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

ID:31435909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_第1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_第2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_第3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_第4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  摘要移动互联网改变着传统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舆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新特点,同时也为网络舆情带来新问题。我国政府应正确客观地应对移动互联网舆情带来的变化,充分发挥交流互动、提升自身的舆论研判能力,有效地利用大数据进行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提升网络舆情研判能力,引导网络舆情。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络舆情;大数据;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5-0097-0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通过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网民的主要上网方式

2、。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它的出现不同于传统的媒体,不仅丰富了互联网信息内容,也对传统传播方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通过自身独特理念、价值、方式及渠道的构建,移动互联网传播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促进作用。  1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有6.49亿,2014年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智能手机,使用率为64.1%。其中,截至到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

3、7亿,有43.8%7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非常喜欢的占6.7%,比较喜欢的占37.1%。  1.1终端平台移动化  用户上网从电脑向平板、手机转移,尤其是4G时代的到来,移动设备的上网速度和观看清晰度明显增强,手机用户的数量处于明显迅速增长,移动互联网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之前互联网的重要特点是终端移动化,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接入互联网,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发现的新闻或者关心的话题事件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进行发布或者评论,从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跨越了官方媒

4、体的审查,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传播的跨时空。  移动互联网在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的设置环节中以微信、客户端等APP为代表成为新的信源。基于“去中心化”的基本属性,互联网成为新的公民表达各自意见的领域,网络空间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的重要渠道。  1.2舆情传播强关系化  互联网时代传播呈网状,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多是陌生人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然而在移动互联网中,网络社交多是基于熟人之间建立起来的,我们把它称之为传播的强关系,如微信、腾讯QQ好友,一般移动社交是现实生活中的朋

5、友、同学、同事或者亲人,这种基于熟人信息的传播模式降低了传播过程中的信任成本,使得移动互联网比之前的受众之间有更强的关联程度,传播效果也会相对之前有更强更为迅速的影响力。7  以微信为例,微信好友的添加主要以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为主,朋友圈中“雷达加好友”“面对面群聊”也是半熟人的关系,基于双方同意的熟人间传播容易形成较高的信任度,转发率、可信度以及到达率都明显  增强。  随着手机制造成本的下降,价格的降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3G和4G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上网,手机用户的年龄跨度增大,其中

6、低收入低学历的群体也可以使用手机上网来获取信息。移动终端的传播在社会舆论形成流变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与传统互联网舆论传播共同构建了不同于以往的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一对一”“多对多”的精准传播很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实现深层次的舆情渗透。  1.3传播形式碎片化  移动互联网视听化语言更好地增强用户的体验,信息内容与用户的互动性增强,出现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短片等形式共存的网络舆论场。人人都是传播者,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由此产生,其重要表现为信息来源多样化、分析视角多角度化、文本信息零散性及信息要素

7、缺失性。  信息传播的碎片同时还带来了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及网络意见的异质与分裂。在移动互联网中,有相同情绪的受众很容易形成聚集,这种情绪互相感染,形成同样的舆论。同时“网络水军”的出现和推动,某种程度上也会混淆公共舆论和网络舆论的视听。另一角度来看,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对受众来说,反而不利于受众对信息的判断和客观认识。  2网络舆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7。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舆论环境的特性,网络舆论日益凸显出其“双刃剑”的作用。

8、该现象为舆情工作的引导提出的巨大挑战。  2.1政府部门组织对网络舆情的控制被减弱  网络舆情的控制是当今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群众行使各项重要权利的阵地与途径,网络为群众的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诉求表达、沟通交流、建言献策的途径与方式。  但是,进入自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发生变化,人人都是传播者,政府主导舆论的场面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强化这一点。网民可以第一时间用手机发布图片、视频发布信息。政府部门在移动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