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4158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摘要:现代教学论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要敢于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70-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具体化。这就
2、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提问。这就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表现。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其积极性5 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小学生受其年龄特征影响,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主要是靠学习兴趣来激发,靠学习过程的成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活力来保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情境多样化的创设来激趣,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始终格外关注后进生的状态和
3、情绪。尊重他们,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有提出疑难的充分机会 “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10个问题”。这话显然带有一定夸张色彩。从古至今“学贵有疑”之说举不胜举。这就充分说明质疑在学习中是主体地位的一条途径。例如教师在课外活动课讲连续自然数相加求和时,通过例题得出一个计算公式: 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首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个数÷2 例21+22+23……+30+31 =(21+31)×11÷2 =52×11÷2 =
4、286 这时,有位同学提出疑问:“求不是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的和,能用这个算式求吗?” “问得好,有一些数,虽然不是连续的自然数,但只要他们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都是一样的,相加求和时同样可以用上面的算式求和。”教师解释,并举例子。 例2+4+6+8+10+12+14+16 =(2+16)×8÷2 =72 以上提问和演算,对学生无疑是有益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而此效果正是在确保学生这个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得到的。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5 学生参与程度的大小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5、。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些学生就举手准备回答。这些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应该说是参与了教学过程。但另一些未举手的学生是否也一定参与了学习过程呢?这就难以一概而定了。因此也要求教师设计问题要“精心”,力争体现既“妙”而“趣”,做到妙趣横生,以激发学生参与,确保学生联合会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绝不能为了几个学生的对答如流而沾沾自喜,更重要的是弄清其他学生的参与程度。为此教师要努力改进教法,积极提倡和运用“表演法”、“图表法”、“互问法”、“实验法”、“情境法”等等有利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的教学法,引起学生
6、的兴趣,全面发挥主体作用。 四、让学生尽量参与解答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一旦提出就要解决,从而形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环节,即小高潮。对有经验的教师绝不会“代而答之”,使环节趋于“顺利”,而故意激发学生主动议论,认真剖析,借此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如教师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发现一位学生在解药“25×24”一题时,写出三种简单过程。 25×24=25×2×12 25×24=25×4×6 25×24=25×8×3 教师将该生的解法写在黑板上,
7、问学生哪种方法最简便,全班学生都要同意“25×24=25×4×6”一式,但解该题的学生提出了“25×24=25×8×3”与“25×24=25×4×6”一样简便,因为8是4的2倍,25×4是100,25×58就是200,该生的分析被全班同学所接受,大家得到了共同的提高,就这样,小环节掀起了大高潮,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五、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在课堂上,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与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截然不同。教学中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要从具体到抽象。如果教学符合这个要求,学生就能接受能力教师所教
8、的知识,也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表现出理解和运用新知识,从个别事物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例:教师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上课前,教师已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即用纸自制一个三角形。上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自己所作的三角形,并要求学生量一量自制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计算结果,一般都是180°,个别学生由于度量不准确,可能是约等于180°。于是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个同学做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时,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