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0352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6 文言文阅读 第2节 考点3 概括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考点3 概括分析定考向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判断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
2、大有裨益的。常见设问方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熟技巧六比对,破解“7大陷阱”一、抓住关键信息,细比对1.比对时间——防“时序错乱”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注意“已然”的情况和“未然”的情况,识破“时序错乱”的陷阱。2.比对地点——防“地点不合”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地点不合”的陷阱。3.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
3、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4.比对关键细节——防“曲解文义”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5.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
4、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6.比对因果关系——防“因果混乱”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7.比对表范围、程度等的词语——防“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这类陷阱
5、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概括不完整。(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本见本专题考点1“真题示法”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
6、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尝试解答】 __C__【解题思维】第一步:明确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从本题四个选项的表述来看,应属于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第二步:拆分选项,文题比对。将所给四个选项分别拆分成几个片断,逐一与原文的人物事件或评价进行比对。第三步:抓住细节,辨析差异。根据“7大陷阱”设误类型,迅速而准确地排除干扰项,比如C项,“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表述不当。派赵滋前去的是皇上而不是曾公亮
7、;另外,派使者去告诉赵滋,并没说让使者偕同。设误陷阱为张冠李戴和无中生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导学号:76082040】欧阳守道,字公权,吉州人。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年未三十,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