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24642
大小:1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1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多收了三五斗》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时间第周,星期教学内容《多收了三五斗》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
2、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教学难点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教学目的:解题;正音释义;理清情节,划分段落;指导学习课文第一个场面描写(第一段)。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试解文章标题,引入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第二、三册已介绍,可提问复习)有名的短篇小说,反映的是我国30年代初期农村的情况。教师板书:多收了三五斗。启发思考:根据文章标题同学们判断判断看,文章大概写什么内容?说明什么问题?该会有怎样的结局?
3、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从题目看,文章是写农村,写丰收,似乎应当写农民丰收以后改善生活的情况。然而,恰恰相反,事实是丰收以后米价暴跌
4、,谷贱伤农,丰收成灾,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小说就是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江南农村丰收粜米的故事,巧妙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贫苦农民在帝国主义、反动政府、地主阶级、投机商人的重重压榨下濒临绝境的生活。丰收成灾就是本文的主题。为什么丰收反而成灾呢?作者以深刻的笔触对旧中国作了深入而多方面的剖析,把农民的满腔悲愤、万种辛酸、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真实地表达出来了。细细阅读课文,会理解这一深刻的主题。二、理清情节,划分段落。1.提问启发:小说的情节按照怎样几个场面推进发展的?请同学们阅读全文,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划分
5、段落,给每一段加上恰当的小标题。2.教师巡回时对学生提出的字、词正音、解析。埠(bù)头腻(nì)粜(tiào)米斛(hú)廒(áo)迸(bèng)裂拗(niù)不过横七竖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乱横乱竖,没有秩序。踌躇:犹豫不决。3.划分段落,列小标题。学生阅读全文后明确:按三个场面展开故事情节。具体说,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从“万盛米行的河埠头”到“换了并非白白的现洋钱的钞票”。米行柜台前旧毡帽朋友粜丰收谷米的情景。(希望破灭)第二段,从“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到“就是大人看了也觉得怪好玩的”。旧毡帽朋友粜米以
6、后到街上购买日用品的场景。(又输一笔)第三段,从“‘乡亲’还沽了一点酒”到“船埠头就冷清清地荡漾着暗绿色的脏水”。旧毡帽朋友在船上喝酒、交谈的场景。(路路断绝)第四段,最后一节。第二天重复着第一天的故事。(故事常演)三个场面各有内容,又互相连贯,步步深入,深刻地揭示小说的主题。三、明确作品的主人公,理解借代手法的运用。1.提问启发: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请与《故乡》、《梁生宝买稻种》、《在烈日和暴雨下》作比较。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明:这篇小说与那几篇不同,它不是刻画一个或两个人物,而是描写一群人,是群象描写。这些主人公
7、没有姓名,而是用“旧毡帽朋友”来借代。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2.提问:什么叫借代?为什么作品要作这样处理?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与事物,而
8、借用与之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叫借代。有以局部代整体的,如以“春秋”代一年;有以特征代本体的,如以“白胡子”代人。借代要形象,明确,褒贬分明。“旧毡帽”是江南农民的特征(出示戴毡帽农民的画片)就如“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运载工具一样,人们非常熟悉。用“旧毡帽”借代,不仅形象生动,风土味浓烈,而且留给人们回味、思考的余地。“朋友”一词倾注了作者对“旧毡帽”者的无限同情。3.提问:作者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