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高职衔接研究,丰富机电专业新内涵

立足中高职衔接研究,丰富机电专业新内涵

ID:31415670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立足中高职衔接研究,丰富机电专业新内涵_第1页
立足中高职衔接研究,丰富机电专业新内涵_第2页
立足中高职衔接研究,丰富机电专业新内涵_第3页
资源描述:

《立足中高职衔接研究,丰富机电专业新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立足中高职衔接研究,丰富机电专业新内涵一、课程目标衔接,奠定机电专业内涵基础中高职原属两个学段,课程目标大不相同,传统教学中这两个课程目标无法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统一。由此可见,中高职衔接的第一要务,就是课程目标的衔接。以机电专业为例,在专业技能课程定位上它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比如说数控加工这一教学内容,中职阶段的课程定位往往是培养学生对某机床(因为实训或实习条件所限)的操作教学。应当说这是符合传统定位的,旦在中高职衔接的视角下,这样的教学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高职阶段的教学更多立足于岗位需要,是基于岗位能力确定课程目标的,因此其教学的

2、视角更广,内容更丰富,岗位目标更明确。比如具体到一个岗位,就必须让学生习得设备的安装调试、拆装技能,习得设备中的传动方式判断与故障维修技能,习得机械零件的工艺理解与加工技巧。一言以蔽之,培养目标的错位,凸显了中高职衔接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目标的衔接。关于这一点,笔者以为中职学校的课程目标要向高职阶段靠近,因为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课程定位更符合市场需要,起点相对较高,在这样的衔接中,只要关注中职学校的适切性即可。笔者所在学校的机电专业在课程目标的衔接上,主要的思路与做法是:结合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目标,去硏究现有课程目标的提升空间与改进办法”努力

3、将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实践上的”可行性”O二、教学思路衔接,形成机电专业内涵框架谈到教学思路,就意味着教学实践,因为实践是思路的动作化过程。教师要将中高职衔接各项理念落到实处,靠的就是教学思路驱动下的教学实践的衔接。就中职阶段的教学而言,教学思路的衔接意味着教学思路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思路向高职教学需要转变。而这,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学思路。系统化教学思路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若干年前就已被提出,在教育、科技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系统论,就是系统化教学思路的鼻祖。系统化教学思路强调教学思路的系统化,这个系统化的时间范围应当是中高职两个学段,空间范围应

4、当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两个范畴;与此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需求。具体来说:其一,学校将中高职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尤其是对中职学校而言,要在教学内容上做一些取舍,挑选符合当下企业需要且可以为学生的专业奠定能力基础的内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例如在机电专业的机床零件加工学习中,教师可以从系统化的教学思路岀发,这不仅让学生模仿加工零件,也让学生去思考该机床的机电特征(尤其是参数等),如何优化编程,如何优选工具,如何控制加工过程中的零件定位等。这些内容的教学与实践,教师可以先从理论上进行梳理,再实际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这

5、样三个步骤,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其二,系统化教学视角下的能力需求主要是指知识与能力的协同。高职学段的教育具有明确的能力指向,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理论建构,笔者以为这也是中高职衔接教学硏究的一个重点。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实际上就是〃转识成智”O以机电专业中的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变压器与电机是必要的,而让学生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调试过程中z以及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中生成读懂电路图的能力,生成变频器认知能力,生成故障判断与排除能力等”更为重要。显然,这些能力的生成需要教师在教学思路的调

6、整与优化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三、评价方式衔接,促进机电专业内涵发展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实际上就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指挥棒,也是教师教学取向的指挥棒。因此,中高职教学的衔接,要充分发挥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在笔者看来,建立动态、科学、积极的评价思路尤其重要!动态评价强调的是在中高职教学衔接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要在教学中渗透最新的专业信息,以让学生做到高处着冃艮基础着手;科学评价强调的是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中,要切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要注重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要关注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的作用机制,确保这种衔接是切合学生的认知水

7、平的;积极评价强调的是评价的结果必须是积极的。职业学校的教学面临舂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等不足,而强调中高职衔接就意味着更高的教学要求。面对这样的落差,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理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也是我们中高职衔接硏究的一个重点。综上所述,中高职衔接的教学,需要走由〃术〃向〃能〃转变的内涵之路,需要走教学思路系统化之路,需要走动态、科学、积极的评价之路。如此,便可为有效的中高职衔接奠定基础。参考文献: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硏究[几教育硏究,201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