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13682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树立三种意识,解答文言文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树立三种意识,解答文言文翻译 关于文言文翻译,平时强调比较多的是方法层面上的东西,如“留”、“删”、“补”、“换”、“调”之类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这里从策略角度(包括考场应考策略和平时复习策略)谈三个方面的思路,帮助大家换一个角度,拓宽突破文言文翻译题的视野。 一、揣摩考点意识 从命题者的角度说,文言翻译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汇、常见语法现象(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每个句子都设有两三个考点(也叫赋分点或得分点),翻译的第一步是阅读揣摩,其中准确揣摩考点是重要的一环,它能确保有
2、效得分。常见的考点主要包括重点实词的意义(包括古今异义词汇、词类活用现象)、重点虚词的用法(尤其是较特殊的用法)、常见文言句式等,有时还在句子大意理解方面赋分1~2分。 以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翻译题第1题为例: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这个句子赋分5分,“造”、“入城”、“乃”三处,每处1分。其中“造”译作“到达、造访”,是考查重点实词的含义;“乃”译作“才、才能”,是考查重点虚词的用法(“入城”这一考点应根据上文推断为“攻入城中”而不是“进入城内”,另当别论)――翻译时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这两分不
3、会丢。6 又如2013年高考安徽卷翻译题第1题: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根据得分点的基本规律,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句中“弃反”、“捐”、“且”、“及”等可能作为赋分点。“弃反”是“背弃、违反”之意,“捐”是“抛弃”之意,“及”是“降临”之意――这三处可能性的考点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含义。“且”是“将要’’之意――这一处可能的考点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用法。把握了这一点,翻译时有意识突破,把这几处明确翻译到位,得分自然不会低。这个句子全句翻译为: 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了(汉人的)衣
4、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再如2013年高考天津卷翻译题第3题: 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这个句子赋分2分,我们大体可推知,虚词“而”的用法和“无乃”的固定句式翻译肯定是考点。“而”作“竟然”讲,是“而”的用法中较特殊的一项,“无乃”固定句式翻译为“恐怕……吧”。全句应译为: 朋友去世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有了揣摩考点的意识,能让我们翻译时更有目的性,帮助我们提高得分率。 二、整体把握意识 文言文翻译过程中,除了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
5、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之外,“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是一个基本应考策略。6“词不离句”就是要注意句子内部语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句不离段”就是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合理推断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句子大意。 第一,注意句子内部语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既要学会补出省略成分,保证翻译的完整性;又要学会运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保证句意的连贯性。 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翻译题第1题: 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这是一个典型的省略句,很多考生翻译时失分较多的原因,就是缺少补充省略成分的意识。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其水下飞潮音岩,(
6、人)引(之)以给庖”,翻译为“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前后句子陈述对象不同,后面的主语“人们”要补充出来,省略的宾语“它”(代指“水”)要补充出来。另外,修饰语“下”在中心词“飞”前面,“下”作状语,“向下”之意。这些在翻译时都要引起重视。 如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翻译题第1题: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这个句子中,除了“班列”、“耆硕”要合理推断外,“推心”、“莫敢望”两处要有一些意译的意识,“推心”可结合成语“推心置腹”推知,“莫敢望”意译的成分则更
7、明显。全句翻译为: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第二,合理推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准确把握全句大意,离不开上下文语境,离不开对上下文句意的准确理解。 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Ⅱ翻译题第2题:6 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如何准确理解此句中的“薄”是一个关键,而且肯定是得分点。上文说到,李揆当政时,轻视元载,不任用他,因而结怨。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他趁李揆应当调职时,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寒,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
8、郡。所以,结合上文的这些内容,我们很容易推知“薄”是“轻慢”的意思,而不是“刻薄”之意。全句应翻译为: 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总之,我们要带着整体观念去阅读文本。对于人物传记类文章,首先要弄清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人物关系怎么样,事情的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