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

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

ID:31413538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_第1页
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_第2页
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_第3页
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_第4页
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的区别,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双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实践证明:在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遵从社会需求的学校本位制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单位与导师间共商的课程设置,学科特色与联合单位强关联特征的培养条件筛选,学生绩效的导师管理和独立考评等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学结合;专业学位;双导师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083-

2、03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为适应这种形势,国家实施了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战略举措。长期以来,我们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相比之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加之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于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的议题中,导师制度的研究一直是重中之重。  大量的实践证明:“双导师制”是一种适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聘用模式[1]。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7。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设置、导师人事管理

3、等方面达到协调时,双导师制能充分发挥高校与社会培养学生的比较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否则,就可能是“赶时髦”、“走过场”。  一、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及“双导师制”的提出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形式可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前者学制一般为三年制,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后者一般为两年制,按照生源不同(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其中又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  1.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结合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指示精神和部分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成功案例,归纳学术学位和专业

4、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模式上的特点(见表1)。  由表1可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应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有较大的区别。就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培养而言,正是这种区别的存在,体现了科学学位研究生“以学为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工学结合”的特征。  2.导师在不同模式下的作用及其双导师制的提出  比较不同的培养模式,除了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以外,导师组成、职责及其管理也存在区别,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双导师制是最为显著的特点。  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夯实基础理论和建构完备的知识体系,能够开展本学科领域的

5、基础理论研究。学校的培养条件在学位点申报时就已得到认定,学校的大多数导师正是这样的“行家里手”,甚至他们的成长历程就是这种模式的翻版,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指导学生[27]。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要抓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抓技能培养。良好的理论基础是技能培养的前提,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深化理论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两者结合的导师配备才是理想选择。但现实是高校又往往缺乏这样的培养条件,难以提供实践操作机会,高校中的大部分导师也由于较单调的学习工作背景使他们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的经验。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有实践操作条

6、件的联合培养单位和引入实践经验丰富、工作在生产一线且基础理论较强的校外导师,和学校、校内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双导师制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证实:“双导师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有利于改变目前研究生培养中目标结构单一、忽视个性发展、从理论到理论建树的呆板模式,强化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3]  二、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  1.遵从社会需求、学校本位制的培养目标制定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它既是从事教育培养活动的前提,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决定着教育的培养模式。通俗地说,培

7、养目标即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定位,它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根本性指导文件[4]。虽然联合培养单位对人才需求有深刻的体会,但相关学位点毕竟设置在高校,而高校面对的是全社会、全行业、全领域,况且各高校在研究领域方向上各具特色[5]。换句话说,一所高校无法也不应该应对某一特定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因此,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学校本位制为主,联合培养单位为辅。  联合培养单位独立地制定培养目标的能力相对较差,但是不等于其不参与培养目标的制定,因为其对培养目标的认同更加重要。只是学校本位制的培养目标制定能有效地防止培养过程中

8、的随意性。7  2.培养单位与导师间共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一般由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和毕业论文(设计)构成。  不同的课程由知识结构不同的导师担任,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一般是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可以采取集成式教学,即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和集中,由校内导师讲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