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5022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新课改理念在高中地理习题课上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理念在高中地理习题课上的运用 摘要:当前高中生应养成独立的思维习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无论是新课教学还是习题课教学,教师要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成为常态,紧紧抓住习题课中的习题选择、教师、学生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我们应不断开拓教学思路,拓宽学生思维广度,让习题课更加精彩。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理念习题教学 针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某一地理内容或某一课题,以口头回答、书面解答、实际操作等形式开展的训练被称作习题教学,这种习题课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它是新课改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完整教学过程的
2、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理念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即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发展,习题课教学也应如此。 一、习题课中的习题选择 当前,绝大多数习题课的教学内容要么选择简单的课后参考题,要么片面追求高密度和高难度的习题,往往会出现简单的习题学生不想听,较难的习题学生看了就头疼,学习成绩下降,因此,选择合适的习题是上好习题课的前提和基础。5 新课改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所以,对于习题的选择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型为主。而这些又源于学生自己的实践和研究。习题课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取得表面上的高
3、分数,而要让学生不仅能记住知识,还能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习题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要求的知识并学会运用。例如,城市内涝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城市内涝既是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是高考常考题,如2011年江苏高考题就涉及了城市内涝问题。 图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请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
4、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这两个题目是有关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的问题。学生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对于地理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好习惯。 二、习题课中的学生5 学生是主体,这已是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已不仅是新课改教学的要求,也是习题课的要求。一节习题课并不是指教师将习题解答的答案满堂灌,而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和发展。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习题课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解答、修正、发展,而不是教师纯粹的、灌输
5、式的教学。我们可以在习题课上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创造,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比教师单纯地教要好得多。对学生采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1)自主阅读法。让学生独立地反复阅读案例或材料,教师在此基础上就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点拨。(2)小组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让他们互帮互助,发挥集体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对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尤为有效,有利于激发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提高集体的凝聚力。(3)迁移法。让学生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其中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贯通就需要教师来点拨了,但更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
6、例如,邱学华教授主张的“尝试教学法”,它的奥秘就在于让学生把“七分熟”的旧知识与“三分熟”的新知识相结合,以旧引新,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答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由教师将正确的解题方法呈现出来,使学生恍然大悟。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喜光的山药,最适宜在排水良好又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不能有水涝。 材料二:图2为我国某区域图。 (1)说一说图中显示的地理特征。 (2)分析图中优质山药分布区适合种植山药的有利条件。5 (3)图中优质山药分布区扩大山药种植规模对不对?简要评析。 解答此题,一方面要运用自主阅读法,另一方面要迁移所学的东北农业知识。以先试后导
7、、先练后讲的形式来开展,也就是说,学生要先自己解答,最后由教师分析。这一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先发现问题,再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习题课中的教师 习题课的目的还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启发式教学符合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还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于分析问题也是“点到为止”,因此也留给了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又对教师的教学设问、提问等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