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803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动手操作框架式探究式机械性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5-033 教学片断一: 师:请每组同学拿出圆柱和圆锥学具,先比一比圆柱和圆锥的底。 生:一样大。 师:请大家再比一比它们的高,怎么样? 生:一样高。 师:下面,我们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做实
2、验,看看会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生1:我们组先向圆柱装满水,然后倒入圆锥中,倒三次后倒完,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应该说清楚什么样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1: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2:我们组先给圆锥装满沙子,然后倒入圆柱中,倒三次就倒满了,这说明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4 师: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怎么样?说清楚了吗? 生2: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出示判断题: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全班一半学生判断此题正确) …… 教学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拿圆锥和
3、圆柱学具,这节课我们就用圆锥和圆柱做实验,看看能不能通过实验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开始分组做实验。(生动手操作) 生1:我们组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选择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先给圆柱装满水,然后倒入圆锥中,倒三次正好倒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个实验:选择两个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方法和第一个实验相同,最后发现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七分之一。 生2:我们组做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选择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先给圆锥装满沙子,然后倒入圆柱中,倒三次正好倒满,发现等底等高
4、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个实验:选择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方法和第一个实验相同,发现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五分之一;第三个实验:选择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方法与前两个实验相同,发现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师:各小组做了这么多的实验,有相同的结论吗?4 生3: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五花八门,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才有以下关系:圆锥体积=圆柱体积×1/3。 师出示判断题:圆锥体积是
5、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全班学生判断此题错误) …… 反思: 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不一样,其教学效果更是不同。如上述两个教学片断,笔者认为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机械性操作和自主性操作 教学片断一中,学生犹如机器,机械地执行教师发出的操作指令,实际上并不清楚为什么要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做实验。这样的实验操作没有思维含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操作自由,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片断二中,教师敢于“该放手时就放手”,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探究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实验活动是自由的,思维是发展的,目标是明确的。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清晰的数学概念
6、就形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就不用花大力气、费口舌反复强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框架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4 教学片断一中,教师按预案的框架和流程,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往前走,操作活动过于具体,问题没有挑战性和探究性,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练习出现错误。而教学片断二中,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多次实验中真正理解、体验、感悟到圆锥体积=圆柱的体积×1/3,练习无人出错。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探索的空间是广阔的,操作的过程是自主的,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 (责编杜华)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