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郑声”

孔子论“郑声”

ID:3139653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孔子论“郑声”_第1页
孔子论“郑声”_第2页
孔子论“郑声”_第3页
孔子论“郑声”_第4页
孔子论“郑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论“郑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论“郑声”  摘要: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对音乐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郑声”,并不是指的“郑风”。所谓“郑声淫”,不是指郑声淫乱,更不能说郑诗是一批淫秽之诗,它们之间并非等同的关系。要了解孔子“放郑声”的原因,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孔子;“郑声”;"放郑声"的原因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一生有很多成就,是第一位打破“学在官府”

2、的传统教育思想,创办大规模私立学校的教育家。  此外,孔子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不仅会弹琴、作曲、鼓瑟、唱歌、还会欣赏和评价音乐,曾经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其音乐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子、有荷蒉过门者时击磬、常取瑟而歌、《陬操》相传为他所作,另外还可从《论语》中可见孔子对于音乐的评价标准。  二、“郑声”  (一)、孔子所谓“郑声”  “郑声”之说,最早起于孔子。他论述“郑声”的文献主要有两段话。6  一则为: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

3、淫,佞人殆。’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卷八?卫灵公第十五》)  另外一则为: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卷九?阳货第十七》)  自孔子提出“放郑声”、“郑声淫”、“恶郑声”以来,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一直争议很大,如“郑声”的具体内涵是什么、“郑声”是否等同郑风郑诗、“郑声淫”的“淫”字该如何理解以及孔子“放郑声”的原因等。迄今为止仍尚无定论。  (二)、“郑声”  从狭义上讲,所谓“郑”即是指郑武公建国之后郑地(河南中部一带),从广义上讲,“郑”还包括卫、邺、?{

4、等其他地区。《乐记?乐本》云:“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结合当时社会重视“雅乐”以施行“乐教”的传统,我们可知《乐记》中“声”即“声音”,“音”即“音乐”,“乐”即“君子为能之”的“雅乐”。禽兽皆能之的“声”却被孔子用来形容郑地之音,据此,我们得出,此处“声”并非《乐记》中所提之“声”,而孔子称其为“郑声”不外乎是其“郑声淫”思想作祟而有意贬之之语。  首先,在孔子所生活的年代,“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6(郑樵《通志?乐略》),“

5、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第七》)。即“诗”、“声”是一体的,两者共同构成“乐”,无“声”也即无所谓“诗”。所以,“郑声”也就必然包含了“郑诗”。其次,《左传?襄公十八年》载:“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这段话中“歌北风”、“南风不竞”。云其“多死声”,即这里是将“风”与“声”并列对举的。因此,“声”、“风”、“音”三者没有明确的界限,“风”即“声”、即“音”,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声”与“音”的概念也没有多大区别。  “郑声”自孔子提出起,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断变化

6、发展、包含多重内容的一个泛指概念。“郑声在传播之中已远远逸出‘春秋之际郑国之地’这一时空限制,而被用来泛指一切与古乐、雅乐相对立的新乐、俗乐”。①  (三)、“郑声”的音乐特点  乐之五音十二律,长短高下皆有节焉,‘郑声”靡曼幻妙,无中正平和之致,使闻之者导欲增悲,沉溺而忘返,故曰‘淫”也。孔子之所以称“郑声淫”、“乱雅乐”当是指“郑声”破坏了“雅乐”的演奏规范,在音乐上不符合“雅乐”标准而“过其常度”。结合“郑声”自身的特点,其“过其常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它采用了新的音阶。郑声不仅停留于西周的四声音阶

7、,而进一步完善了商音乐的五声音阶,并形成了完整的七声音阶。随后出土的春秋中晚期的晋国编钟(侯马十三号墓编钟)和春秋晚期信阳楚墓的编钟也证实了这一点。6  第二、在音乐内容上,它具有表现男女之情和讽刺政治的特点。如在讽刺政治方面,《相鼠》、《君子偕老》等篇章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和腐败,讽刺其行径。可见,“郑声”的内容不利于歌功颂德和孔子“乐教”的实施。  第三、它的表演形式自由,不受礼制陈规的束缚。《乐记?魏文侯篇》云:“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L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从

8、字面意思来看,可以理解为以“郑声”为代表的新乐表演形式的杂乱。  第四、它的节奏明快、音声繁促。其音乐效果,使欣赏者“不知倦”。  第五、它的音调高亢。  三、孔子“放郑声”的原因  (一)、政治  当时的齐、楚、宋、卫等诸侯强国都有类似于“郑声”这样的流行音乐,在孔子的言论中为何只看到斥郑声呢?其缘由是郑是姬姓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