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

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

ID:31396496

大小:12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9

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_第1页
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_第2页
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_第3页
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_第4页
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战地救护人员从数量到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抓住机遇,配合实际救护需要,开展了有效的战地医护职业教育,既服务于战地救护工作,降低了伤亡率,帮助保存了抗日军队战斗力;又帮助学员实现了就业有“出路”,升学有“门路”,推动了医护职业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抗战时期;战地医护;职业教育;卫训所  中图分类号G7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5)24-0027-05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的战火让中国遭受了深重灾难,战地医护职业教育,因

2、为高度服务于战争,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又较战前更容易集中行政权和人力物力,从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战时中国医学研究方面,有一些成果。例如,慕景强[1]和JohnR.Watt[2]对民国医学教育的研究,高??[3]的公医制度研究都覆盖了战时阶段。在对一些医疗组织的历史研究中也存在着对战时情况的介绍,例如中国红十字会[4][5][6]。然而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由于材料方面的困难以及视角的局限,始终是战时中国医学发展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值得更多的关注。借助战地医护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13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1938-1943年)的资料,对该时期医护职业教育展开研

3、究,有助于纠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只有破坏没有建设的观念,补充完善中国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更为1949年以后医护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线索。  一、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的由来  1937年12月,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委员会在国民政府的帮助下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部,和卫生署分工合作。卫生署全权负责民事救援和防疫工作,救护总队部帮助战区的士兵、游击队员、工兵等的医护救援和防疫[7]。救护总队部采取灵活机动的救护形式,到1938年底已拥有1667名救护人员,队伍达到77支,每队配有医生、护士、卫生员、护理员、担架员等,散落在全国各大战区[8][9]。随着战

4、争的扩大和深入,战地救护工作愈发严峻,医护人员从数量到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但是训练医生需要很长时间,而现实状况急缺人手,于是总队部选择从培养容易速成的医护助理员入手。1938年5月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应运而生,专门速成看护士、看护兵等低级护理助手,后来发展成为对各种战时需要的医护人员进行训练的机构。  最初成立时,卫训所由内政部卫生署管辖[10],时任中央卫生实验处副处长以及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总队长的林可胜担任卫训所主任,教师多由红十字救护总队部的人员兼任[11]。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首先拨了一笔经费,之后卫生署、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中国农村建设委员会也为

5、其拨款。军医署后来也加入其中,划归了一所军医院供其作为军阵外科和护理实习之用[12]。13  不久,卫训所的工作得到了蒋介石的肯定,指示其对所有军队进行在岗医务人员复训和新人培训。卫训所被置于军医署和卫生署的联合管理之下,有了常规预算,很快便发展成为红会救护人员、卫生署和军医系统训练人员的中心。1939年8月开始,卫训所受军政部和内政部同时管辖,更名为“战时卫生人员联合训练所”。到1940年6月,已经有4230人参加了卫训所的培训和复训[13]。随着军队医务训练工作的扩大,1940年8月卫训所改隶直属于军政部,全称“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14]。  虽

6、然卫训所的隶属不断改变,但是其始终由同一个训练委员会来领导,具体的负责人也较为固定,这就保证了其研究和决定训练策略、课程、训练项目,挑选学员,准备教学器材等方面始终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鉴于运输困难,各战区战地医务人员人数不足、水平不够,1939年8月,卫训所第一分所在陕西褒城增设。1940年10月江西弋阳开设了第二分所,之后陆续在湖北均县、四川黔江、湖南东安开设分校。卫训所分所和所在地区的红会救护大队构成了一个医学中心,一方面收治疑难杂症,为该地区医护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培训,将标准化的、系统的现代医疗工作在军队中辐射开。卫训所同时协调红会救护队和军队卫生

7、队的训练和工作,力图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力和物力[15]。    二、卫训所的发展  卫训所致力于战地医护人员的养成,它伴随战局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着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层次,有针对性地为战地救护培养多种医疗人员。13  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卫训所成立之初,为了尽快弥补战地救护和防疫人员缺口,课程时间设置仅为4~6周,总课时约200多小时,笼统授课。经过一段时间战场经验的累积,卫训所及时根据红会救护队在各大战区服务时得出的伤病统计数据调整教学内容。根据统计,在战区伤员中,最致命的是伤口感染,主要原因是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伤口初步处理和缝合,且后运救护的过程中无法被及

8、时分诊,耽误治疗。在战区病员中,最高发的是疥疮、疟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