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

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

ID:3139637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_第1页
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_第2页
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_第3页
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_第4页
资源描述:

《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7-02  留白,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清八大山人画,处处留白,处处有意,空灵虚幽,方寸间显天地宽。留白可调动欣赏者经验和感受、知识和体验,乃至整个心灵投入,窥斑知豹,叶落知秋;留白处给人丰富联想,让人“无”中生“有”,“虚”处见“实”,所谓“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走马”。古代画论说得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一、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

2、互动、课程体验、追求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发展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高强手段应该与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这种“留白”艺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借鉴。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留白的基本方式初探  巧妙的留白可以激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可以给课堂带来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1.导入新课时的留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曾在教学录像中看过一位教师教学《珍珠鸟》,教师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留白再结构”4,请学生欣赏一组大自然中鸟儿自

3、由飞翔、快乐歌唱的精美视频,以《迷雾森林》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进入散文意境。停留片刻描述“鸟儿那自由飞翔的身姿,色彩绮丽的羽毛,以及婉转多变的歌喉,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意趣”。这样导入,在课前极短的时间内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神,珍珠鸟在这样的氛围中翩然而至。  2.设置悬念处的留白――“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听到学生滴水不漏的回答。其实,充满活力的课堂不排斥静。留一点空白,让学生静心思考;留一段寂静,让学生默读,用心与文本对话。有时

4、,一段冷场往往绽放智慧的火花,创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3.板块过渡间的留白――“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圆明园》一课时,让学生针对2-4自然段,在诵读想象中充分领略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享受。而正当学生“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教师话锋一转,“但是,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这一切早已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灰烬了!教师深情地诉说这一场人间灾难,把学生从人间天堂一下子带进了人间地狱。而之后足足停了10秒钟,这短暂而漫

5、长的10秒钟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就在这10秒里,学生对“化为灰烬”、“不可估量的损失”的体验更透彻了,更深刻了,在这里,教师没有继续激情引领,而是让学生静静品味这种人生体验。此时的留白恰恰能起到一种“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效果。  4.质疑问难后的留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  优质的质疑问难犹如在孩子的心湖上投入一颗智慧的珍珠,这晶莹的珍珠落在水中将荡起层层怡人的涟漪。而质疑后的巧妙留白,恰如智慧的珍珠落入思想的玉盘上一样,必定奏出优美清脆的旋律,从而撞击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来。如,笔者教

6、学《草船借箭》一文,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明知道周瑜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是有心陷害,为什么还不揭穿呢?我暂且搁置留白,于是,学生对诸葛亮为何不揭穿周瑜诡计各抒己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弄懂了诸葛亮不揭穿周瑜诡计的原因,而且对他的神机妙算心悦诚服,对他顾全大局的胸怀顿生敬意。学生的理解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5.高潮推进后的留白――“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在文章的高潮处或教师讲到高潮处时,教师不妨戛然而止,急流勇退。此时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课堂进行调控

7、,一方面,此时的留白,学生急于了解答案,就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创造的激情,起到良好的效果。  6.延伸结课前的留白――“曲终收拨当心画,回弦一声如裂帛。”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这样。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课尽而意无穷”的享受。  名师李吉林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结课时,安排课件展示小女孩在火柴点燃发出微弱的光芒中看到的种种幻想的意境,此时教师并不马上把学生的心神拉回来,而是任其在幻想的意境中徜徉,留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此时的留白正收到了“曲终收拨当

8、心画,回弦一声如裂帛”的艺术效果。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4,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那我们的学生收获的决不仅仅是知识,他们会因为不断的思考而养成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党雷:《留点空白启迪思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成都教育学报  [2]谭天:《淋漓奇古的山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