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5604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社团活动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从事社会实践的意义,对目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12年来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经验,阐述了在社团活动中提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条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体会 2004年9月,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成立了大学生社团――牧野协会,协会成立的宗旨是“两提高,以促进”,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12年来,笔者组织牧野协会成员主
2、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培养。现就牧野协会十多年来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1.开展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7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
3、会实践能力。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自身发展的需求加入或成立大学生社团,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开展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组建的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又一个平台,在实践中可以磨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塑造其完整人格。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团活动,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会激发出其创作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成长成才,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2.开展社团活动是实现学生
4、“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后三种本领都是社会实践能力所包含的范畴。[1] 目前,大多数来高职院校招聘的单位都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规划统筹能力、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岗位上能独当一面。这种社会需求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
5、要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经过社团活动开展,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接轨,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3.开展社团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师是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者,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7全面发展的人,也是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高职教师可以将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公益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有机融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专业操作能力
6、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的管制度尚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缺乏专项经费预算,社团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实施。学校规定了学生社会实践的课时要求与目标,但没有制定相关配套措施跟进,社会实践学分制管理有名无实。有些学校的大学生社团通过向其他相关单位申报项目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但项目资助经费非常有限,学校缺乏配套资金。学校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缺乏制度性的管理与规范,社会实践的目标难以实现,无法体现出社会实践的重大意
7、义。 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没有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大都是通过老师引荐或自己家人介绍的途径到单位实习,这样的社会实践缺少主动性、目标性和规范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对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培养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意识淡薄,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为数极少。教育主管部门很早就提出了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但很多学校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学生步入校园后接受的还是课堂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收内容,
8、最后考试考核的方式获得学分。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教学部分是一种辅助课程,缺乏社会实践的相关知识,不注重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7 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大多数是学校学生会和团委会的干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只为了完成学习团委下达的任务,有的确实为了获得某种荣誉,对社会实践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甚至抱着抵触情绪参与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往往心浮气躁、走马观花,不能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