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473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 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在课堂上能做到专心倾听,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也是学会欣赏他人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然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问题以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举起手,希望老师能叫自己发言,更有甚者,甚至站了起来,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来――我来――”,而当一个学生被老师叫到之后,其他的学生顿时像一个泻了气的皮球,他们或是东张西望,做做小动作,或是没等别人讲完就急于插嘴,更有甚者,竟与同桌讲起了和教学无关的“悄悄话”,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进而
2、导致课堂效果很不理想。 一、原因 我们的学生不会倾听,不善于倾听,更不乐于倾听,这是为什么呢?慢慢观察,细细想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从学生的角度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一直集中,但他们又表现欲很强,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却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所以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的情况:一个学生正在发言,其他的学生要么觉得别人的回答是否正确与自己无关,自己没事可做,干脆干点别的事情;要么别人还没有说完就抢着说,就怕老师没注意到自己。4 (2)从教师的角度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许多老师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答案是否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一致,而忽略了学生的
3、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更不大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听,如何想。况且我们往往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却很少郑重其事地表扬那些专心倾听的学生。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因为忽视倾听的作用,而变得学习态度浮躁,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它有利于与人的交往,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不光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更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专心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从而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然而,倾听能力
4、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升。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二、措施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4 (1)端正倾听态度。倾听的态度是否端正,将直接影响到倾听的效果,从而也会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特别强烈,总认为自己想的说的都是对的,而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如果老师叫别人发言,却不叫自己发言,往往心里会非常地不高兴。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可以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思考训练:如果你正在发言,忽然有人打断了你的话,你自己心里会高兴吗?既然别人有勇气站起来发言,那就说明他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应该相信他
5、……这样学生就能慢慢地从一次次的换位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当自己在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时,以后别人也会因此而专心倾听你的发言。 (2)明确倾听意义。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无不告诉我们:人有大约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上专心倾听,既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更能发现问题,更能激起思维的火花。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常常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听和说一样重要。说关键在于表达自己
6、,要让别人听明白;听则关键在于尊重别人,要弄懂别人的意思,说强调大胆,听强调专心,老师喜欢积极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假如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那就是非常出色的学生,老师也更加欣赏。慢慢地,学生们就会感受到倾听可以让自己扬长避短,从而变得乐于倾听。4 (3)扫除倾听障碍。巧妙安排,免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小孩子本性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都会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抽屉里的一张小纸条或者美术课等科目留下来的学习用品以及桌面上的学具,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课上玩个不停,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因
7、此,上课之前要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课前准备要求尽量简单,上课用不到的东西不要拿出来。例如:上低年级数学课可以要求学生只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直尺。其他的东西全部放在书包里,抽屉不准放零散的学习用品,以防不必要的干扰。 (4)提出倾听要求。在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倾听”落实到行动上来。在行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有的”可循,对他们明确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