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

ID:31393747

大小:10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_第1页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_第2页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_第3页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_第4页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  摘要:人性就是指人的社会性。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发展出了人性,而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教育学和人性论在本质上有一定的相通性,培养人性论不是教育的初始,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直存在。教育学理论的设计主线为人―教育―社会,而人性论应当融入整个主线中去。  关键词:人性;人性论;社会性;教育;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03-02收稿日期:2016-07-01  作者简介:徐猛(1984―),男,湖北武汉人,重庆工商大

2、学派斯学院助教,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培养人。教育学不仅要以教育为目的去研究人,同时也要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发展教育。无论何种教育理论都必然包含某种人性观,而人性观决定了教育学的专有特性,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以人性观为必然前提的。  一、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思路6  人性不是指一个人的所有属性的综合体现,人性的定义有特殊的含义。人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的属性既有人和非人存在的共有特性,也有人和非人存在相互区别的特有属性。而我们所谈的

3、人性就是人和非人存在相互区别的特有性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并且人的社会性并不是社会单方面赋予人类的,而是人生活在社会中,通过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各种社会关系,这些关系的有机综合就是人的社会性。  而且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会发现,建立教育观体系的思路,就是按照以下顺序回答出这五个问题。  (1)着手准备研究教育时,要问问自己:“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教育的本质,需要准确把握,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就是教育的核心目的。  (2)我们需要探索教育的根源,即“为什么要有教育”。辩证思考一下,如果没有教育会发生什么

4、情况,从而明白教育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和具有的功能。  (3)研究教育我们需要明晰教育的目的,追求教育的质量,也就是“我们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最核心问题。  (4)教育的目的和追求确定了,那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需要明白“谁是教育的主体,谁是教育的受体”。谁来教育,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5)目的、动作主体都确定后,最后要研究的就是活动的内容,即“怎么教育”。  以上讲到的五个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系统的教育观,也就是常说的教育学。  二、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过程  1教育本质

5、观的构建6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其社会性的发展。每个人类个体诞生后就要面对已经存在的社会,从诞生开始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完成基础性的社会化。但矛盾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化的基础内容也不断增加,导致了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也越发突出。我们谈的是教育,那么我们关注的就是人类个人知识和总体知识之间的矛盾,我们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就是为了让个人和总体之间的矛盾不再对立。教育是个体知识和总体知识之间沟通交换的桥梁,教育不断改善个人知识和总体知识之间的对立关系,从而构建丰富人的社会性(即人性),从而推动个体和社会

6、的共同进步。  2教育功能(价值)观的构建  教育的根本作用在于推动人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唯有依靠教育才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和艺术文学方面的社会知识,从而完成自己的基础社会化进程,让自己可以顺利地在社会中生活下去。这个过程是人去适应社会的过程,但它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从微观上看也是由无数的个体进步共同推进的,个人在接受教育传输的社会知识时,并不是单纯的接受,也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所以教育不仅仅是将社会知识传输给个体,个体知识也会通过筛选反哺给社会,这座教育桥梁是双向的,人通过教育从而社会化,而

7、社会也依靠教育不断扩大,人与社会形成了有机的统一,双方共同进步,携手发展。  3教育目的观的构建6  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性,其发展也同样带有目的性。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探索、了解自己需要的客观规律,而且学习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让身处环境更加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人性的发展,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自由。在人和社会辩证统一的过程中,人获得的自由越来越多。自由也是教育在哲学层面所追求的目标,所以符合人性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教育学理论中最高理想化的境界便是自由教育学,而自由又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人通

8、过客观规律的运用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便是自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并不是幻想着自身可以摆脱客观规律的限制,而是善于去认识理解并且运用这些客观规律,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目的。由此可见,教育如果要实现自己哲学层面的追求,就要首先揭示出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客观矛盾规律,然后遵循这些客观规律,科学地规划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