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

ID:3139357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_第1页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_第2页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_第3页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_第4页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究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已成为高中数学教改的重要方向,为此,引入思维性、探究性更强的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研究的视角放在"高阶思维模式下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上,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策略,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高阶思维模式,激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阶思维模式;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

2、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85-02  1.引言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及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与教育专家始终致力于探索思维能力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关系等问题。在"指数爆炸"的社会知识大背景下,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活动已经拉开帷幕。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授之于鱼"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解决、自觉怀疑及主动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高阶思维能力,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为培养学生创新性

3、及思维独立性创造有力条件,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在数学能力,让学生得以将自身的才华充分的发挥出来。在此背景下,探究高阶思维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  2.高阶思维模式的概念  高阶思维是一种基于思考原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阶思维的研究角度不同,其具体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通过大量文献阅读,结合本文研究实际情况,本人更认同布鲁姆的"分析、评价、创造"学说与钟志贤教授的高阶思维学说,即:高阶思维是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所表现的"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  3.引高阶思维模式入高

4、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  3.1融入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1.1主题及课时内容。  主题:函数的运用与计算  课时内容: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计算方法,能将简单的生活事件数学化,能自行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函数。  3.1.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电费计费问题。  阶梯电价的实施,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电费的计算,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居民的用电量分为3个档次。以石家庄为例,其现行阶梯电价政策如下:第一档,居

5、民户月用电量在18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电价水平。其中:不满1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52元(居民用户电压一般为220伏);1-10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47元。5第二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1度-280度,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05元。第三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281度及以上,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30元。  问:建立居民用电量与其应交电费数之间的关系函数;若居民当月用电量为120度,则其应缴纳电费为多少?  3.1.3课后延伸。  (1)让学生以自己家每月电量消耗为依据,根据当前阶梯电价制度,

6、计算自己家中最近6个月的应交电费总量。  (2)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件,对其进行思考,以此为依据设计一道数学函数题,并对其进行解答。  3.1.4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阶梯电费的计算,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式地导入了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能够在计算阶梯电费的同时,深入分析函数的应用,为同学们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方法、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3.2融入快速思索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2.1主题与课时内容。  主题:集合之间的包含、并

7、、交等。  课时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3.2.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快速思维,脑筋急转弯。  问:两个爸爸两个儿子,最少可以有几人?5  很多学生第一反应是4个人,这时向大家强调一下问题问的是最少,学生开始开动脑筋,开始小声商量。随着教室内讨论声音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说是3个。接着问"为什么是3个?""因为有一个人即使儿子也是爸爸"。这时引入课堂内容,告诉学生,集合具有互异性。在一个集合里不能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元素。互异性虽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简

8、单知识点,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很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知道这个知识点,但  是没有真正理解。通过上述一个小问题,将互异性的概念传输给学生。这个问题会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似乎某个地方被开发了的感觉。  3.3课后延伸。  3.3.1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地方可以体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3.3.2自己设计一道能体现集合元素互异性的题目。  3.4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脑筋急转弯问题,为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