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言语结构 提升语用能力

发现言语结构 提升语用能力

ID:31392737

大小:11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发现言语结构 提升语用能力_第1页
发现言语结构 提升语用能力_第2页
发现言语结构 提升语用能力_第3页
发现言语结构 提升语用能力_第4页
发现言语结构 提升语用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现言语结构 提升语用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现言语结构提升语用能力  文学作品言语结构的呈现有时是显性的,常用一些喻示语序转换的标志层次次序的词语、句子来进行连接,如句子之间的衔接使用关联词语、指代词、序数词、修辞手段等;有时又是隐性的,它是依靠某种内在逻辑联系,如因果联系在结构上就存在于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在内容上就存在于人物与事件之间。我们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发现深藏在语言背后的言语结构后,阅读教学首要的就是引领学生“逆序而返”,由作品的“语表意义”,即语言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去探究“语里意义”,即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关系或内容,把隐藏在语句、语段、篇章中的言语结构形象地揭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

2、阅读中感悟它、习得它。之后,再由“语里意义”回归到“语用价值”层面,在比较考察中研究这样结构的语用效应,分析它在语用中的价值。  一、于品读分析中发现,成为言语表达支点  我们先来看《珍珠鸟》中的一个语段:“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这段话细腻描述了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逐步”体现在:一是时间的先后:起先―随后―渐渐地―后来;二是与时间相对应的是空间的变化:笼子四周―屋里―小桌、杯子上―手指边;三是与空间变化相对应的是小家伙动作变化:活动―飞来飞去―喝茶、瞧―啄;四是与动作变化相对应的是小家伙的心

3、理变化:害怕―试探―10信赖。这里需要强调的两点是:一是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喻示时间先后、空间转换、事物变化的关键词语来进行切分,如一、二、三条,这是显性的。二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隐藏在句子背后的,需要我们深入句子背后去“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如小家伙由“怕”到“不怕”的心理变化,这种关系是一种隐性的存在。二是从“我”的角度观察小珍珠鸟动作的变化,会发现“我”的观察越来越细致:起初是远镜头粗略概述――“活动”“飞来飞去”,后来是聚焦到特写镜头――“蹦、俯、喝、啄”。除了小珍珠鸟离“我”越来越近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越来越喜欢小珍珠鸟,因为

4、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更细致地关注。  根据文本独特的言语结构,依据学生阅读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1)浏览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词。(2)再次浏览课文,画出小珍珠鸟在每个时间段内的活动地点。(3)默读课文,画出小珍珠鸟动作的词语,并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动作,想象一下:小珍珠鸟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4)现在你就是小珍珠鸟,感情诵读第4自然段,要读出自己心情来。(5)根据板书提示,说说小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6)我发现:因为……越来越……这样“条分缕析”的教学过程是搭台阶、小步走,读一遍完成一个小任务――即发现一个内涵线索,提问的思维指向清晰

5、。学生读、说的支点就是文本所内含的言语结构,学生就有话可说,教学效果较好。10  关于言语结构等内在性的语文课程知识,我们要不要分析?答案是要,否则学生的语文能力无从提升。关键是怎样分析?是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在学生困惑时,教师做必要点拨,这样学生才会真正领悟表达的“秘妙”,感受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的途径是什么?紧贴文本语言,充分听说读写。如本设计中四――六条,先引导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珍珠鸟心理;再借助所发现语段结构的关键词语练说内化;最后,给予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整体感受语段深层思路。学习任务设计越来越开放

6、,由基于文本到逐步拓展文本,真正实现学生言语图式对文本图式的“顺应”与“同化”。  二、提供类比策略,在自主探究中发现  1.于类比中,发现语序同与不同。我们来看《三袋麦子》一课中对小猪、小牛、小猴得到土地爷爷礼物后,各自表现的第2、3、4自然段的语序规律: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看),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想)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做)。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想)。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

7、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做)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想),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做)。  写小猪、小牛都是遵循“看――想――做”这样的语序组织的,写小猴则按照“想――做”10顺序组织的,这样的语序规律是符合人们面对新事物时,所特有的认知心理的。基于这样的语序规律,我们便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1)指名分段分句读,看看每一段分别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语序,培养提炼概括能力。(2)引导学生类比发现:三段叙述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写了各自的“想”和“做”)(3)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探

8、究:上文中的哪些句子的描写能够让小猴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