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

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

ID:31391351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_第1页
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_第2页
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_第3页
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_第4页
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科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构建策略  摘要:溶解度概念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难点。为提高构建溶解度概念的有效性,笔者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指导,采用了如下策略:合理分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布置适当的课外开放实验,精选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溶解度构建的感性认识;利用探究实验和问题引导,巧设梯度,最终帮助学生顺利构建了溶解度概念。  关键词:初中科学;溶解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溶解度属于初中化学科学的概念,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等内容密切关联,同时也与高中的内容有较大联系

2、,学好溶解度概念对后续学习影响很大。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体系中关于溶液的内容主要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包括溶液、溶解性、饱和溶液、溶解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这是《科学》教材中概念最为集中的部分。溶解度概念的构建,要在对比分析溶液、溶解性、饱和溶液的概念之后才能进行。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构建不好溶解度概念,表现出自信心丧失、没有学习兴趣等现象,影响了后续学习。7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如下问题:1.忽视了气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3、也能当作溶质。2.没有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溶解过程。3.误以为物质的溶解性就是物质溶解的快慢,从而错误地认为温度、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是影响溶解性的因素。4.误以为溶解性与溶剂的质量有关系。5.没有认识到溶解性要在物质溶解达到饱和时才能体现,导致没能对应理解物质溶解性与物质溶解能力。由于存在这么多误区,在溶解度概念的构建上,就容易产生障碍和偏差。  二、教学策略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初中学生能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构建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

4、程,要在认知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再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找出事物的普遍特征,再逐步抽象形成概念。之后,还要从与相近概念的比较、分析,从新旧概念的联系中,从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指导,摸索出了一些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包括合理划分课时分散教学难点,布置课外开放实验,精选演示和探究实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等方法。  1.遵循教学的逻辑性顺序,分散教学难点7  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有的是建立在对先前

5、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先前概念理解不透,直接会对后续概念的构建产生负面影响。溶解度概念构建,要在学完溶液、饱和溶液、溶解性等概念之后才能进行。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难度大,不容易理解,所以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分散难点就显得比较重要。教学顺序的安排应当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难点的分散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按照如下顺序能够体现两种逻辑的统一:首先通过对物质在水中扩散现象的观察,认识溶解的微观过程和溶液概念;然后通过对物质溶解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和现象的观察来认识溶解性概念;再后从溶解性的角度来认识饱和

6、溶液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概念,抽象出溶解度概念。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备课时把这部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课时,每个课时以构建一个概念为重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溶解过程的本质;(2)理解溶液概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建立溶解性与溶解能力的关联;(2)分清溶解性与物质溶解快慢是不同的;(3)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2)会辨别饱和溶液。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物质溶解性的方法;(2)掌握溶解度的概念;(3)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布置课外开放实验,积

7、累感性经验  动手做实验会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有益于对概念的构建,否则学生容易停留在对概念表面的理解,并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在学习溶解性概念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两个错误的认识:1、误认为溶解性就是物质溶解的快慢;2、误认为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量多少有关系。这会对后面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正确的认识应该建立在正确的感性的认识之上,感性认识的形成也需要时间去细心观察和亲身经历。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紧凑性,笔者在新课之前布置两个具有可行性的开放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具体问题的本质特征,积累感性经验

8、,理清对溶解性概念的认识。  实验一:怎样能较快地溶解蔗糖?  实验二:在等量半杯水中对比食盐和蔗糖的溶解,看哪个溶解的多?7  通过对实验一的操作,学生认识到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快慢主要与温度、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有关系。在实验二的操作中,学生会自觉地根据已学知识,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蔗糖、食盐在等量水中的溶解现象和溶解结果的观察,学生会感性地了解到,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快慢是不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