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

ID:31391312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_第1页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_第2页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_第3页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_第4页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_第5页
资源描述: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  摘要:引用典故是古诗文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分为明引和暗引。对于明引,人门容易看出来。而暗引是剪截古事古语,甚至是只融化为一个词或词组,这就易使人们误解文意。文章指出了《二十四史全译?晋书?第三册》翻译不当或错误的地方十二处,提醒读者准确理解典故和古诗文。  关键词:暗引典故《晋书全译》误解  古诗文中经常引用典故。《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典故的解释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1]《汉语大词典》对典故的解释是:“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2]引用典故有明引,有暗引。明引是指出古事或指明古语的出处,人们容易看

2、得出来。如: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荀子《劝学》)  暗引则不指明出处,讲究剪截融化。所谓剪截融化就是裁取古事古语并加以改易,使之适合作者自己的本意和对仗严切等方面的需要。如: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或者如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说的“8有时候甚至把典故只融化成一个词或词组,表面上就更看不出有什么出典,但是作者却是有意识地在用典”[3]。如: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3、意思是遥望太阳下的长安,手指云中的吴会。但这里其实是用了典故。《晋书?陆云传》记载,陆云与荀隐相遇,互通姓名,陆云自称“云间陆士龙”(陆云是云间人,即现在的上海市松江区,古属“吴会”),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荀隐是西晋首都洛阳附近的人,“日”隐喻首都洛阳)。这里就是不知道典故的出处,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也是可以的。但有些时候,如果不知道这些词语实际上是浓缩了的典故,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容易误解文意。如:《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吾荷国恩,年宦已极,启足归泉,无所复恨。”《二十四史全译》翻译为:“我蒙受国家之恩,年龄和官职已经极高,现在迈步往黄泉路上走,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4、”把“启足”翻译为“迈步”,显然没有认识到“启足”是用了典故。“启足”是开启衣被查看手足,后世指善终,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四书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4]  我们用《二十四史全译?晋书?第三册》里面的误译来说明准确识别和理解暗用典故的重要性。《二十四史全译》是国家“十五”8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重点项目。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出版。绝大部分译文准确、流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晋书》包含大量的章表

5、奏启,多用骈文,文字艰深,经常暗用典故。这些地方的翻译容易出错。举例如下:  1.《卷六十二?列传三十二》(1429页)  (原文)若必月旦,则颜回食埃,不免贪污;盗跖引少,则为清廉。  (译文)如果一定要按月品评人物,那么颜回俸食少,不免贪得卑下;盗跖任官时短,则成了清廉之士。  这里没有认识到“颜回食埃”和“盗跖引少”用了典故。“月旦”泛指评论。应译作:如果一定要加以评论,那么颜回吃沾有尘埃的食物,不免被认为贪得卑下;盗跖分赃时拿得少,则成了清廉之士。《孔子家语?卷五?在厄》记载颜回吃掉孔子沾染了尘埃的饭食,子路发现了,误认为颜回贪而不廉。“盗跖引少”出自《庄子?外篇??l

6、箧》,即所谓“盗亦有道”,盗窃时勇敢而分得少,才能成为大盗。  2.《卷六十四?列传三十四》(1454页)  (原文)故华元厚葬,君子谓之不臣;嬴博至俭,仲尼称其合礼。  (译文)因此华元厚葬,君子认为不合身份;嬴博极俭,仲尼称赞他符合礼仪。  这里没有认识到“华元厚葬”和“赢博至俭”都用了典故。应译作:因此华元厚葬其君,君子认为华元没有尽到臣子的规谏的道义;季札把儿子葬在嬴博之间,仲尼称赞他符合礼仪。《史记?宋微子世家》:“二十二年,文公卒,子共公瑕立。始厚葬。君子讥华元不臣矣。”《说苑?卷十九》记载楚国的贤人季札到齐国出使,其子死于齐国的嬴博之间,就葬在那里,葬礼简单合礼,

7、“孔子曰:‘延陵季子于礼其合矣。’”  3.《卷六十七?列传三十七》(1508页)8  (原文)敦大逆,宜加斫棺之戮,受崔杼之刑。  (译文)王敦大逆不道,应该掘棺戮尸,依崔杼那样处理。  这里没有认识到“受崔杼之刑”用了典故。应译作:王敦大逆不道,应该掘棺戮尸,像春秋时齐人对待崔杼那样。“戮尸”就是挖坟开棺,将尸体枭首示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春秋时齐国权臣崔杼杀害齐庄公,后崔杼被齐人戮尸。  4.《卷七十?列传四十》(1590页)  (原文)乃崎岖寇难,契阔艰虞,匪石为心,寒松比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