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0761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摘要】如何能在尊重学生认知起点、尊重文本体裁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以学定教”,这是当下课堂教学要直面的问题。从对三位青年教师执教《瀑布》时的共性问题的分析着手,可以梳理出“尝试自读”“师生对话”“精当点拨”的有效策略,从而让学生切实“入诗境”“体诗情”。这样的学习进程既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不偏离诗文教学的特点,从而达到教学“得言、得意、得法”的效果。 【关键词】以学定教诗境诗情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三位年轻教师共同执教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把多媒体集图
2、、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直观欣赏瀑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认知与体验。笔者深深地为他们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所折服。但观课之余,总觉课堂缺少了一些东西。仅举例“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教学片段,说说自己的困惑所在。 师(出示句子):同学们,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吗?(些许学生低语“夸张”“比喻”) 师:对,就是夸张。1丈=10尺,1米=3尺。千丈呢?(有不少学生默算,教师急切地说)其实,这里就是夸张,是在说山――(生:特别高) 师:那你们知道,“一道白银”是怎么回事吗
3、?想想,白银有什么特点?(生:亮、有光)那这句话就是说――7 生:就是说瀑布像白银一样,闪着亮光。 师:那这句话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写瀑布呢? 生:比喻。 师:对,就是比喻。想看看这是怎样的景象吗?(师连续播放多张精美照片,生惊讶不已)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吧! (生一字一顿“有滋味”地朗读) 经过此教学过程之后,学生收获了什么呢?是学到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似乎学生早就有了概念。还是感受到了山很高,瀑布在阳光下闪亮?这些字面的意思,学生初读已知。如果说学生最大的收获就在于透过教师精选的瀑布图片
4、,真切感受到了瀑布的壮美,试想,是不是又因直观形象的出现,而让学生缺少了丰富想象的机会呢?…… 写景诗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见作者之所见、闻作者之所闻、感作者之所感,这是诗歌“寓情于景”的特点所决定的。如何用语文的方法去感受诗文的意象与意境,感受祖国壮丽山河之美?如何让诗歌教学充满语文味,得意、得言、得法呢?磨课后一位教师作了如下尝试。 【片段1】尝试自读,了解学情起点 本节课的学情起点在哪里呢?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应依据学情而定。所
5、谓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学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基本情况。 初读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对叶老笔下“瀑布”的了解及内心的困惑。 生1:读了课文,我觉得这座瀑布很高,水流很长,特别美。7 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年旅游的时候就去过贵州,看见了黄果树瀑布。 生3:我还知道瀑布的声音很大。可我不知道什么叫作“叠叠的浪”“珍珠的屏”,为什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 可见,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瀑布的声势浩大、形态壮美。但对“叠叠的浪”“松涛”“屏”等用语的认知缺失,还是影响了
6、学生对瀑布的感知、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感、想象力、“由意到象”体悟诗情等语文能力,还有待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教师接下来的“教”明确了方向。 【片段2】师生对话,互助互学互启 知道了学情,此时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困惑,而是引导学生展开如下课堂“交流对话”。 回望满脸自豪的生2,教师请他继续与大家分享游行见闻。 生2:我当时就觉得瀑布的声音真的特别大,离得老远就能听到。 师(面向全体):想一想,这就是文中第一节所说的――(生齐读:还没看到瀑布,就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正如刚才这位同学和作者所说的那样,瀑布的水势
7、汹涌,从崖上直泻下来时,拍击岩石发出的巨响,隔半里路就能听到!(转向生2)那你能形容一下瀑布的声音吗? 生2:有点像夏天打雷似的,轰隆隆的。 生4:我知道,我知道!(生读书中语句“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刚刚有同学说他不知道什么叫“叠叠的浪”,“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是怎样的声音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7 生5:(急切补充)我知道海水涨潮的时候,总是前边的大浪还没有退下去,紧接又有一个大浪跟着向岸上涌过来,哗――哗――哗――,总是不停。 师:那这句话是说什么? 生3(恍然):瀑布的声音
8、就像海浪涌上海滩时,后浪紧接着前浪,一浪一浪重叠着一样,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 师:现在,谁能再说说“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怎样的声音?(生答略) 师:听到这样的声音,作者就想到它好像“浪涛汹涌之声”“松涛阵阵之声”,这就叫――(生:比喻)其实,这小节写的是作者听到的,叫“所闻”。(板书“比喻”“所闻”,并引导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