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073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德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德育教学 【摘要】学校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学校德育应该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新时期要求德育应树立“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前那种在教育工作中“只见物不见人”的异化现象。本文主要就当前学校德育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学校德育工作“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德育;以生为本;策略 学校德育工作要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
2、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学校德育教育“以生为本”的内涵 (一)把“生”当人,使“人”成为人5 我们的学生首先是人,是有尊严有人格有感情有人权的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简单的道理。学校德育是学生调动自身经验,接触语言材料,参与学校德育活动,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学习过程,学生道德素养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因此,学生独特的言语经验和生活体验相当重要。一个人的德育素养不是一次考试能准确反映出来的,对学生的评价不
3、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在德育活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不把学生当人看,既是对人权的践踏,也无法真正做好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教育要跨越过度功利,复归人性关怀。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 从考试分数看,的确有高低差异,即所谓优生和差生;从学习过程看,也会有差异,即能力的强弱;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某些学生没有前途,甚至无可救药,因而冷眼以对。学生的差异除了水平的差异,还有爱好的不同、个性的不同。即使学生对学校德育不感兴趣,也不见得是学生的不对,学校的德育形式、德育活动、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和手段等都有可能有问题,这恰是德育老师应该反思的地
4、方。正是由于学生的差异,才让学校德育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老师眼中不要只有“优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更多耐心,更多关爱。“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应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关注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发展与幸福 教育不能只看到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状况,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考虑到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学校德育教育而言,不要只看考什么,从书本到书本,老师要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学会生活、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把学校德育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不仅是“为未来做准备”5,为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不能使学生学生成为机械记忆知识的机器
5、。如果教育给学生留下的只有痛苦,使学生的读书时代不再充满阳光,那将是教育的悲哀!人的发展绝不仅靠所学的知识,还需要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学校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德育教育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的生活。 二、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思路 目前,基础教育学校提出“学校德育素养”的概念,学校德育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校德育素养,而学校德育储备需要长期
6、积累、积淀,学校德育学习的动力需要逐渐培养、形成。学校德育素养是综合素养,只能在整体推进中才能更好的发展。 学校德育教育要着眼于丰富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完善人格,使学生获得学校德育能力之外的更丰富的教益和发展。二者如何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为学生着想;二是不脱离学校德育本身。学校德育教育有多方面功能,但不可把什么都往学校德育里装,使学校德育不堪重负,而且要理清关系,综合中有重点。 具体的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确定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和意愿,“充分关注学生在学校德育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学
7、习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有弹性,个性化,注意“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 三、学校德育工作“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一)以生为本,重视个性5 以生为本,就是要看到眼前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我们要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修养和踏实的科学态度,在学校德育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生为本,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阅历经验,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要
8、重视个性差异,发掘个性潜能,重视学生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