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复兴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为民族复兴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ID:3139025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为民族复兴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_第1页
为民族复兴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_第2页
为民族复兴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_第3页
为民族复兴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_第4页
资源描述:

《为民族复兴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为民族复兴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首先,明确提出“三步走”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三步走”包括: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

2、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其中,第一步也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第三步也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即民族复兴和“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时间。  其次,强调科技创新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战略意义。  其一,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继往开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其二,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4

3、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其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再次,就优化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作出五大战略部署。  一是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科技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技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

4、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这里强调的是基础科学,其是应用科学的根基,决定了后者能够走多远。  二是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当前我国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这里强调的是“高精尖”和“大深远”,其是大国竞争的“王牌”。  三是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

5、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大幅增加“4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  这里强调的是科技应用,其既要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又要接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地气”“有用管用、实用好用”。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要尊

6、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  这里强调的是科技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给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五是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造就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着重指出,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

7、“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这里强调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研规律”,再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人才的无比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强调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4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这里强调的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其既是科技创新争取社会大众理解支持的需要,也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培养

8、“未来科学家”的需要。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所副所长)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