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9722
大小:1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以“课堂预设”构建“生成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课堂预设”构建“生成课堂” 王家伦先生《预设课堂与课堂预设,课堂生成与生成课堂――从三国时蜀汉帝国的兴亡说起》①一文,以三国故事为喻,认为“蜀汉帝国兴衰”和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甚是密切,厘清了“预设课堂与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与生成课堂”两对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指导课堂形态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感佩先生熟读《三国》并以大喻小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但先生观点“语文教师为了‘生成课堂’而‘课堂预设’,甚不实际”,并把原因归结于学生水平低和教师水准差,未免谬也。笔者认为,基于语文的学科性和学生的学情分析,于一线教师而
2、言,“课堂预设”是可行的,“生成课堂”建构是现实的。试结合《孙子兵法》“军形、虚实、兵势”诸篇内容来与先生商榷。 一、“预设课堂”和“课堂预设”的主要特征比较 “预设课堂”和“课堂预设”都需要“预设”,二者都是教学的准备问题。王先生以诸葛亮“先占荆州,再定蜀中;与曹、孙三足鼎立;最后两路出击夺取中原”三分天下的预设喻证了“预设课堂”存在的唯一合理性,“三分天下”只是个程序大纲,不乏对诸葛亮“似神近妖”的夸张描写。我们认为,如此程序化的预设课堂虽曾长期存在,但决不是学生真实学习所需要的,也很难预设学生真实学习的课堂的种种情
3、形。以战争为喻,《孙子兵法》“军形篇”②谈战争准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种预设具体战争中种种不可能被战胜的方法,来比喻“9课堂预设”预设的学生种种真实的学习情境,此比喻可能更接近真理。 1.“预设课堂”的基本特征 “预设课堂”是什么?其预设的是课堂的步骤,是对课堂的线性分解,具体指王先生所言“微观”和“微微观”两个层面。“‘微观’,是就每篇课文尤其是每个课时而言,教学目标必须预设。‘微微观’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每个教学环节,围绕课堂教学总目标,需要有四五个小目标做铺垫。实际上,这些小目标就是达到课堂教
4、学总目标的‘阶段目标’。”“课中,课堂教学活动按照预设展开,循序渐进,完成预先的教学方案,学生获得预计性的发展。这就是‘预设课堂’。”遗憾的是王先生没给出具体的课例,对其“预设课堂”我们作出如下判断。 (1)预设课堂是教师主体控制、强调“教”的过程,知识本位、注重学习结果实现的课堂。 语文教学必须承担学科教学的责任。诚如王先生所说“高中阶段的‘阶段目标’毕竟还不够具体,究竟各学段学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都未有具体的交代。语文教师应尽量让它具体化,预设各学段的具体内容。”我们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把“语文”的特性体现出来
5、。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先生毫无相左之处,也承认先生这种颇具“传统特色”的“预设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这样的作用。但这种千人一面的“工业化标准式”的课堂确实是到了应该摒弃的时候了,因为时代要求有激活人的创造潜能的创新教育出现,语文教育不能自甘落后。 (2)预设课堂是线性、固定的,以封闭性学习、外部操作学习为主、看不出内部操作过程的课堂。9 王先生说:“无论是‘预设课堂’还是‘课堂预设’,千万不要变为某一个固定的‘模式’,有了固定的模式,那就是‘硬设’。”然而请看其阐述的“预设课堂”。他说:“‘预设课堂’课堂教学活动按照预设
6、展开,循序渐进,完成预先的教学方案,学生获得预计性的发展。”“‘预设课堂’还应该有具体教学方式方法的预设。”可看出,其“预设课堂”倒真是一种“硬设”,预设的活动,预先的方案,预计的发展,预设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决定学习方式方法。一切都在预设之中,学生就会像提线木偶一样,随着教师的上下提动,木然地上下跳动,于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其预设课堂是线性、固定的,以封闭性学习、外部操作学习为主、看不出任何内部操作过程的课堂。 2.“课堂预设”的基本特征 “课堂预设”是什么?“课堂预设”是课堂的宏观规划,其讲究大体则有
7、,细致似无,而无所不备,如《孙子兵法》“虚实篇”说,“无所不备而无所不寡。”。“课堂预设”基于语文学科本位,基于学生学情分析,预备课堂学习内容、手段、活动、情感和态度等。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弹性主题、主体情境性的板块式课堂预设。 特级教师李仁甫提出:“‘课堂预设’由工序性教案(即预设课堂)转变为‘板块’式教案,是一个个可供随机、即时地选择的弹性教学板块,记录在案,形成教案。其书写特征是:可能的切入点,板块学习(预备的学习内容、手段、过程等);可能的切入点,板块学习(预备的学习内容、手段、过程等)……”③“课堂预设
8、”注重学生学习的主题(内容主题、方法主题、过程主题)情境性创设,强调学生“学”9的主体地位。课堂过程既是学生学习体验的主题学习情境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弹性建构主体意义的板块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从接受表层走向生成深层。 (2)基于原点生成的教与学过程性和互动场域性的课堂预设。 特级教师黄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