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9125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例谈“先学后教”中教师的引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先学后教”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摘要]先学后教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先学后教模式,教师应当注重在学生个性思维处、在数学核心问题处、在数学知识网处的引导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习自主性,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自主自觉发展。 [关键词]先学后教引导策略个性思维核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9-059 当今的“课改”之风已经吹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传统式的
2、“满堂灌”课堂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课前“先学”课本知识,课堂上师生再共同探讨在预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或者研究这个内容的拓展知识。因此,课堂上会出现学生众多不同的声音,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且还要觉察出他们思维中的独特与新颖。 一、在学生个性思维处引导 当学生预习了新知识后,他们在课堂上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备课时要备教案、备学生,而且在课堂上能自如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并多问些“为什么”,从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教师
3、可以这样处理。 师:你们觉得这个黑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4 生1:我认为是二分之一。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看到上下两部分,所以黑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生2:不对,正确答案应该是四分之一。 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你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这幅图上下没有平均分,白色部分还藏着3个三角形,所以整幅图一共有4个三角形。 师:谁能找到藏着的这3个三角形? 该案例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使用具有儿童化、个性化的语言――“藏着3个三角形”,并明知故问,让已经听懂的学生来解释这句话的
4、意思,再顺势引导其他学生一起发现这3个三角形,自然也就寻找到了这道题目的答案。 二、在数学核心问题处引导 每节课都是由几个核心问题组成的,在“先学后教”的课堂上,教师也要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核心问题就是计数单位之间的大小比较。教师在学生自学后,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师:请讨论0.7与0.52哪个数大?为什么? 生1:可以运用画图来比较。0.7就是分数■,意思是100个格子我要涂70个。0.52就是分数■,意思是1
5、00个格子我要涂52个。所以0.7大于0.52。 生2:在0.7和0.52后面加上“元”4,0.7元就是70分,0.52元就是52分,所以0.7大于0.52。 生3:因为0.7等于0.70,而70比52大,所以0.7大于0.52。 师:你知道70是70个什么,52是52个什么吗? 生3:70是70个百分之一,52是52个百分之一。 师:原来生3运用了相同计数单位的方法进行比较。 该案例中,课堂上出现了难以预料的动态生成,学生通过自学将旧知识迁移到这道题目上,此时教师紧紧抓住核心问题,遵循学
6、生的认知特点,以灵动的教学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实现了充满活力的动态课堂。 三、在数学知识网处引导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化、严密化的特点,每节课的知识点都是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在数学知识网处进行引导,把学生所学的零散数学知识整理成片,延续学生的思考过程,实现系统的数学知识网。如,在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将以前学过的表内乘法和整百数乘一位数乘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方便学生更快地理解算理。课件出示题组: 3×4=5×8=9×6= 300×4=5×
7、800=900×6= 师:请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行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第二行是整百数乘一位数乘法。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会做吗?你觉得这些内容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呢?4 生2:整十数乘一位数。 师:是的。那么请猜一猜,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怎样的乘法呢? 生3:整千数乘一位数、整万数乘一位数。 该案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这个整百数乘一位数乘法的题组拓展到整个乘法的知识体系,注重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好地处理了数
8、学知识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帮助学生连通乘法算法,整体性地感受数学知识。 总之,在先学后教的数学课堂上,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思考与实践,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进行恰当的引导,才能让他们变得更会思考、更爱学习数学。 (责编李琪琦)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