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一“静”一“数”一“形”

一“动”一“静”一“数”一“形”

ID:31388515

大小:10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一“动”一“静”一“数”一“形”_第1页
一“动”一“静”一“数”一“形”_第2页
一“动”一“静”一“数”一“形”_第3页
一“动”一“静”一“数”一“形”_第4页
一“动”一“静”一“数”一“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动”一“静”一“数”一“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动”一“静”一“数”一“形”  【摘要】直线与圆是解析几何的初步,高考的常客,有关最值问题更是考查的热点,利用圆的图形性质数形结合可以解决。当然,平面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从中感受运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此类问题中,函数和基本不等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直线与圆;动点;最值;几何问题;代数方法  一、条条道路通罗马,数形结合首当家  引例:已知直线l:y=x-1,Q是圆C:(x+3)2+y2=1上任意点,求点Q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图1)(图2)  【分析】这是求解

2、“圆上一动点到直线距离”的常见考题,可以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半径”即为最短距离,这一结论在解题时可直接应用。  解:如图1,圆心C到直线y=x-1的距离d=2,半径r=1,故Q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值为:dmax=2+1,dmin=2-1。  变式1:由直线y=x-1上一点向圆C:(x+3)2+y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______。  【分析】求切线长的值____,应连接圆心和切点,构造直角三角形。如图2因为PA2=PC2-r2,PA的大小取决于PC的大小,问题转化为求PC的最小值,归纳至引例。5  变式2

3、:已知P为直线y=x-1上一动点,过P作圆C:(x+3)2+y2=1的切线PA,PB,A、B为切点,则当PC=_____时,∠APB最大。  (图3)  【分析】∠APB=2∠APC,即求∠APC的最大,在RT△PAC中利用其正弦值可转化为求PC的最小值,归纳至引例。  变式3:已知P为直线y=x-1上一动点,过P作圆C:(x+3)2+y2=1的切线PA,PB,A、B为切点,则四边形PACB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  【分析】利用S四边形PACB=2S△PAC将求面积的最小值转化为PA的最小值,即求切线段的最小值

4、问题。归纳至引例。  不同设问方式,考查内容都是有关圆上一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将其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数形结合,动点变定点的转化思想得到充分展现。  二、几何代数来争艳,路死谁手真难辨  数学的美妙在于思维的延展和方法的多样,同一个问题不同解决方法,既可以从“数”的角度思考又可以从“形”的方面探讨,下面,笔者通过一个例子的三种不同解决方法揭示几何与代数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1:已知实数x,y满足(x+3)2+y2=1,试求:(1)x2+y2的取值范围;(2)的取值范围;(3)x+2y

5、的取值范围。  方法(一):利用所求式子的几何意义5  【分析】学生易想到所求三个式子的几何意义,题(1)为圆上动点(x,y)与原点(0,0)的距离的平方,将动点问题转化为定点问题,即圆心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即可。亦可看成两个圆的关系问题,当两圆相切时有最值。题(2)转化为圆上一动点与点(-3,2)的连线斜率的取值范围。题(3)令x+2y=Z,则y=-x+z,问题转化为求直线的纵截距的取值范围。  方法(二):利用函参数方程,转化为三角函数  【分析】本例也可以利用圆的参数方程,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6、解:题(1)  令x=cosθ-3y=sinθ,则x2+y2=(cosθ-3)2+sinθ2=10-6cosθ  ∵-1≤cosθ≤1∴4≤x2+y2≤16;  题(2)令=k,则=k,即sinθ-kcosθ=2。sin(θ-φ)=2∴

7、sin(θ-φ)

8、=

9、

10、≤1,k≤-或k≥;  题(3)x+2y=cosθ-3+2sinθ=cos(θ+φ),-1≤cos(θ+φ)≤1,∴x+2y∈[3-,3+]。  方法(三):利用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  【分析】题(1)利用圆的方程把y用x表示,将所求式子表示成关于x的二次函

11、数求值域;题(2)(3)均可设所求式子为t,用含x,t的式子表示y,并代入圆的方程,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有解,△≥0即可。  解:题(1)∵(x+3)2+y2=1∴y2=1-(x+3)2,  ∴x2+y2=x2+1-(x+3)2=-6x-8∵-4≤x≤-24≤x2+y2≤16  题(2)令=t,则y=xt+3t+2代入圆的方程得  (x+3)2+(xt+3t+2)2=15  即(1+t2)x2+(6t2+4t+6)x+2lt2+12=0方程有解,∴△≥0,解得t≤-或t≥;题(3)同理。  本例的解决,

12、正应了一句老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几何性质,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多种解题方法的灵活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究竟哪种方法使解题过程变得“快,狠,准”,选择权在学习者手中,事实上,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在向我们解释几何和代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几何问题代数化,函数不等试一下  平面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感受运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