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

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

ID:31387970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_第1页
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_第2页
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_第3页
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_第4页
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儒学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启发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学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当代教育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如心忧天下、兼济入世的责任精神,关爱他人而非自私的包容精神,理性大气的精神品格,道德内在的修养,个体生命内在的和谐等,都是我们当代教育中所忽略、学生身上所缺失的精神品格。教育是儒学最重要的实现途径,我们谈弘扬儒家文化,就要从儒学人文精神的角度去反思教育、完善教育。  【关键词】儒学人文精神心忧天下关爱他人理性大气个体生命内在和谐 

2、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05-02  一心忧天下、兼济入世的责任精神  心忧天下与责任承担是指人们从忧患境域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儒家文化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包涵悲天悯人和承担责任两层意义。6  所谓悲天悯人,即孔孟之所忧所患绝非所谓感性物质生活的匮乏和个体生存发展的困苦,而主要是内在精神生活的缺憾和人类群体生存发展上的苦困;绝非一己之功利得失,而

3、主要是人类群体之幸福和理想的实现,是物我对立、人我对立的消释。孔子倡导“忧道”,孟子大声疾呼“忧民之忧”,韩非子也发出“贤者之忧世急也”的感叹。这种忧世、忧民、忧天下的传统精神,在先秦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得到发扬光大。先贤们超载个人哀愁,把忧患之思升华为爱国爱民情怀。  所谓承担责任、济世救民,即是在悲天悯人的基础上所引发的自我关怀和群体关怀。自我关怀表现为谋求主体道德生命的提升;群体关怀表现为谋求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4、  回顾当代教育,在“快餐式”的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有多少还能够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有多少人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教育中所强调的爱国爱民,悲天悯人,各种活动流于形式,教材文化的熏陶在课堂上被知识本身的重要性所取代;我们不断地倡导勇于承担责任,可是我们所推崇的却仅局限于个人恩怨,小我的事情,我们从来没有用一种广阔的胸怀和普世的态度去教育我们的学生认识责任,体会责任,学会如何承担责任。  二关爱他人而非自私,理性、大气的包容精神  儒家“亲亲而仁民”“仁者爱人”“兼爱”“己所

5、不欲勿施于人”等,都体现了关爱他人而非自私的包容精神。从国家民族到普通社会生活,这种包容精神集中体现在“和”的精神之上。“和”6包括自然界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人自身的身与心、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思想的重点。儒家的核心三纲五常,就是在承认社会等级制度、承认人的地位的差别上,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这种名教的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定名分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  儒学思想的理性精神是一种人文的理性,集中体现“中庸”的思想。“天命之谓性

6、,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无论是治国还是修身养性,做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也不能达不到要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儒家视“中和”之德为最高的德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至于如何才能达到中和,儒家的途径是“礼”,“过与不及,使道不行,唯礼能为之中”。率性而修道,儒家要培养的是达到中和之德的儒者。这种精神品格不正是一种人文理性的彰显吗?  回顾当代教育,不难发现,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远远忽视了这点。学校

7、教育可能会在很多方面渗透这些精神品格,可仍然还是处于形式和表面,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差得很远。目前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分的宽容与放纵,使得现在很多的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替他人着想等;市场经济社会,物质利益居上,快节奏,高效率,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仁爱、包容、宽容越来越显得无力。国家要强大,民族要进步,需要一个充满关爱、包容、理性和大气的社会,需要每个人拥有一颗关爱而非自私,宽容而非狭隘之心,需要每个人具有一种理性,大气的精神品格,这是教育的使命

8、。学校教育肩负着重任,而家庭和社会需要竭力配合。  三追求道德内在的修养和个体生命内在的和谐6  儒家对于道德的主张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以道德完美为人生的第一价值,完善道德人格是人生的最后归宿。儒家道德理想主义把道德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作为宇宙本体,人的道德是人的本质特征,儒家从这一点深刻地挖掘人的内涵。  道德内在的修养和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是人际和谐的根本保证,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和谐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大学》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