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720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会自学,以学生为主体,所以目前新课堂教学更多地采用设计导学案以促进学生自学和巩固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数学老师也不例外都采用这种模式,然而仔细观察导学案会发现,导学案怎么越来越像“习题集”?其中还夹杂着难题、提高题,学生得费尽心机才能完全,几乎一半同学是怎么努力都完不成的。这样的导学案已严重偏离导学目标,自然失去导学功能和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谈谈导学案设计,以求抛砖引玉,期待广大数学老师都能设计出更科学和实用的导学案。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有效性创新设计
2、 一、目标设计应精准 目标设计,指对每节课所学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要求做出预设计,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都是特定的,这里当然包括对不同程度学生提出的分层次目标。如果学生和老师都还不习惯用目标指导教学展开学习,那么这节课就可能是一盘散沙,学生和老师就会不知所起、不明所终。学生程度不尽相同,理解能力有差异,一方面目标的定位要尽可能适合每位学生,要切实可行,并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囊括所有教学细节,另一方面所设目标对学生要稍有提高,值得期待,是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 教学目标设计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实际状况,把握“最近发展区”4。发展是多方面
3、的,有知识的进展,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完善,课堂教学要力求让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培养好特色人才,如《有理数的乘法》一节,考虑到各种因素,最后把目标设定为三个: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倒数的意义及应用;多个数相乘的符号判定及算法。 二、情境设计要有趣 导学案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人的学习基本都在一定情境下进行,所以合理设计导学案至关重要,情境创设应该生动有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进入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实际,创设出合理的情
4、境。创设的情境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是有用的,生活常常要用到数学知识。 情境创设要具有形象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开放教学,力求达到预先设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三角形全等》中的角边角判定定理时,我创设一个情境:老师去玻璃店复制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走在路上玻璃不小心打破,我给出打破的图,然后让学生选择应该选哪一块带去玻璃店(其中一部分是带有角边角的三角形残片)。学生因为还没学到角边角判定定理,所以此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然后此事又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
5、事,学生感同身受,学习兴趣被迅速激发,每位同学都想帮老师解决问题,思维迅速展开……这样的情境设计效果很好,是导学案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问题设计讲梯度4 数学学科特点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课程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层层递进的,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问题是师生沟通的渠道,也是学生思考的起点,问题设计好坏从某个程度上说决定课堂教学成败。导学案实际上大部分是引领学生探索的“问题提纲”,是学生学习的要领,将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问题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学会根据学生的情况,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参照教学内容,精准设计
6、问题链。问题设计要讲求科学性和趣味性,还要具备实用性与启发性,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内容准确,注意体现一定的层次和梯度,难易得当,循循善诱。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还应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千万别禁锢学生的思维,可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费点心思。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时,我设计了一个递进的开放式问题:请你(1)试写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试着解解看;(2)请你写两个稍有难度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交给同桌解题。 四、检测设计重提
7、升 数学课堂重实效性,为了检查学习效果,我们通常会设计一些当堂检测题以巩固本节所学,导学案中一般会有这个重要环节。检测题的设计除了巩固所学知识这一基本功能外,还应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检测不是练习的复制,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检测题既要巩固新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切忌简单机械重复的训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也会极差。当然课堂检测题组设计不是一味求难,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基本到拓展、由低级到高级的模式,让不同学生都做有所得。4 检测题的设计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是
8、开放且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探索发现,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一般要分三个层次:易、中、难,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关注大多数学生,照顾到优差生差异。如教完《平方差公式》一节后,学习平方差公式后,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形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