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

《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

ID:31386439

大小:10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_第1页
《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_第2页
《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_第3页
《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_第4页
《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心雕龙》文术论发微  摘要:刘勰因对齐梁时期浮靡轻艳的讹滥文风深感不满而苦心孤诣地写出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阐述他的文论观,并期望改变当时文风。《文心雕龙》的博大内涵历久弥新,通过梳理、总结刘勰《文心雕龙》文术论的内涵,再以《文心雕龙》文术论为例浅谈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术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写到:“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就指出要在创作中脱颖而出的方法是智慧和技巧。由此可见刘勰《文心雕龙》中“术”的含义指写文章的方法与技巧。刘勰对创作时的技巧和方法是极

2、为重视的,他在《总术》篇中写到“若夫善奕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他认为只有写作时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胸有成竹地写出好作品。那么刘勰文术论的内涵有哪些?本文试对其做出梳理。  一  齐代时,沈约在当时文坛最具声望,他提出的“四声八病”说对重声律和对偶的“永明体”的形成产生关键影响,齐梁时期的文风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形成浮靡绮丽、文体讹滥的文风。刘勰《文心雕龙》写于齐代末年,正是沈约等人倡导的重声律、词藻与对偶的文坛风气盛行之时,刘勰对当时“8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般??,离本弥甚,将

3、遂讹滥。”(《文心雕龙?序志》)的文风甚为不满,而写出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那么,《文心雕龙》中的文术论有哪些方面呢?  1.刘勰首先认为创作要效法圣人经典,但也要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刘勰在《原道》《征圣》《宗经》三篇中论述创作要以道为根本,学习圣人风骨,效法经书创作。《原道》篇中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表明刘勰认为道是使文章流传不朽的根本。值得注意的是,刘勰此处的道指的是自然之道。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写到:  盖刘勰之所谓‘道’,诚指自然之道,诚指万物之情,然‘作者曰圣’,圣文固原于道,――所原的固是自然之道

4、。而‘征圣立言’,则后人之文亦正所以明其道或载其道;那么所明的或所载的便成为儒家之道了。[1]  其实儒家之道也在自然之道的范围内。到了《征圣》篇中,刘勰赞扬儒家圣人之道是“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刘勰认为汲取圣人高雅的思想才能写出真正符合规范的文章。  刘勰正本清源指出创作要以道为根本,效法圣人经典时,并未局限于此,他又在《正纬》《辨骚》中体现出其创新、变通的思想,表现出刘勰实际上是在复古中求变,在复古中革新。在《正纬》篇中,他并未对与经书含义相违的纬书完全予以否定,而认为纬书“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

5、认为纬书在对作者积累词藻、丰富学识方面仍有帮助。在《辨骚》篇中,刘勰虽要宗经,他又赞扬屈原有着奇词丽藻文风的《离骚》,认为其“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8  2.刘勰针对齐梁时浮靡、讹滥、因律害文的文坛风气,认为应文质并重。刘勰文质观在《情采》一篇中以集中论述。他写到“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刘勰并未因为齐、梁时期过于追求声律和文采而形成的讹滥文风,将文采和声律矫枉过正般地完全否定,而指出文章的形式、声律、感情缺一不可。  刘勰虽持文质并重的文术观,他更为强调要重视文章情感的

6、真实抒发及内容的真切感人。他在《情采》篇中写到:“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辨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表明其对文采的重视,但明确指出词藻一定要以表达情感为本,万不可为文而造情。  3.刘勰认为写作的成功是由天赋与后天学习两方面相互作用而取得。他在《体性》篇中写到“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志实,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性情。”刘勰在文中提到的“八体”的变化是由“才、气、学、性情”相互作用而形成。“才”和“气”属先天遗传形成,而“学”和“性情”属后天养成。 

7、 刘勰虽懂得天赋之重要,但他并未持天赋决定论的文术观,仍强调后天学习之重要。他在《体性》篇中说“故宜摹体以定性,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他指出应根据“八体”确定自身的性格,根据性格锻炼写作的才能,此为写作道路的指南。他认为唯有渊博的学识才能促成创作灵感的产生和创作源泉的永不枯竭。他在《通变》篇中说到“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写作的创新变化,要先广博地观览与精要地阅读,才可在此基础上“通变”。8  4.刘勰有严格的辨体意识,每一文体一定要对应相应的文学风格,不可胡乱匹配,并认为作家要兼善众体。他《定

8、势》篇中集中表明其辨体思想。怎样“定势”呢?他开篇写到“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要作家根据内心情感确立文体,根据文体顺势利导发而成文。他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