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

“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

ID:31386015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_第1页
“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_第2页
“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_第3页
“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_第4页
“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先学后教”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有效结合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了主体位置,是建立在学生自学基础之上的有效教学,但这也增加了教学难度: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学习反馈,需要教师一一批改,给出评价;对学生提出的多角度的问题,需要教师逐个删选,总结归纳。那么教师对文本的提问如何与学生的质疑有效结合呢?下面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来谈一谈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  一、教师两次备课与导学案结合  (一)分析教材和学情,预设提问  首先进行第一次备课,分析教材。这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有删节,课后练习补充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通过

2、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节,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预设提问: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从中看出他们什么性格特点?给我们什么反思?6  然后分析学情。学生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次接触到小说,

3、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前几篇课文中就已经对小说的要素、结构等特点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对小说内容、情节发展都能自学感知,但是对小说人物、主题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因此本课采用“先学后教”模式,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自学质疑,第二课时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引领点拨,更深层次地理解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人物和主题,领会作者的艺术构思。  (二)教师初步解读,形成导学案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

4、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先学后教”正是以任务驱动为基础展开的教学模式,它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任务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问题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因此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能太细,应该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是开放性的、能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同时要留下空间让学生提问。所以笔者初步设计第一课时完成以下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出小说情节,筛选关键信息并能整合归纳,理清小说线索。(2)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获得对人物、小说主题的初步理解,完成学习案,并提出质疑。  1.自学完成学案:  (1)小

5、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主要情节。  (2)谈谈你对人物、小说主题的初步认识。6  (3)提出质疑,一个问题以上。  (4)给老师上课提出建议。  2.小组交流,解决简单疑问。(难解决的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3.整理导学案,批改归类。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导学案中的分析和质疑让笔者感到欣喜。有30人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评价为“虚伪、贪婪、唯利是图、自私、冷漠”;有13人对小说主要内容有完整概括;有11人对故事情节有正确清晰地梳理;另外还有6位同学提出“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7位同学提出“菲利普夫妇的态度

6、为什么会前后变化”;有2位同学提出“永不变更的话反复出现2次,有何意义”;有3位同学提出建议“介绍当时背景”……  二、预设提问与学生质疑有机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力求点燃思维火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归类和删选,以此为根据,开始了第二次备课。当然学生的提问要尽量多的出现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只是串联和点拨。  有7位同学提出“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为什么会前后变化”,这正是我预设的主要大问题,因此这可以成为前半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菲利普夫妇心

7、情的变化,笔者在此处设计提问:“从哪句话看出菲利普夫妇的言行神态变化?揣摩一下他(她)当时有怎样的心情,会怎么想?”  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只看到6父母可鄙的一面,有30位同学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评价为“虚伪、贪婪、唯利是图、自私、冷漠”,但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这时教师就要加进对文本的解读,适当做发散引导。教师可进行发散性的提问:“你们对菲利普夫妇只有憎恶吗?还有其他情感吗?说说你的理由。”由此提升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对小说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可以更多元化。紧接着引导提问:“难道社会真的是世态炎凉吗?小说中有温情吗?”从而引出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思考和反

8、思。  三、课堂解惑流程设计与学情反馈结合  第二课时笔者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免去了很多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