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巧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巧用

ID:3138577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1页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2页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3页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巧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巧用  【摘要】类比法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杂乱的知识条理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思维方法。本文通过用图像法类比,化抽象为具体;用直观的反例进行类比,突破概念教学难点;用类比法解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探讨教师如何运用“类比”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类比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的逻辑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将抽象的概念

2、形象化,杂乱的知识条理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差异性,导致类比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把相互类比的事物等同,要注意比较它们的本质区别与外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的类比对象必须具体、简单、生动,有代表性,为学生所熟知,与探讨事物的特征相似,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课堂效率。  一、用图像法类比,化抽象为具体4  用这种方法引入概念,既直观形象,又便于记忆。例

3、如,对电势能概念的引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因为,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电势能,且两种能量大小都只与起点和终点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另外,引力场概念也可通过学生熟悉的磁场进行类比引入。又如电压、电流、电源概念可以水压、水流类比引入。  中A、B两容器中水位虽不一样高,但阀门关闭,所以管道C、D中无水流。图2打开阀门,C、D两端产生水压,管道CD中产生水流,但水流不能持续不断。  图3中,抽水机保持了A、B两容器中的水位差,使C、D两端始终保持一定水压,管道中就有持续不断的水

4、流了。图4中灯泡犹如涡轮机阀门,犹如开关,电压犹如水压,电源犹如抽水机。通过上述类比分析,学生不难想象“电压”的概念、电流的形成原因及电源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二、用直观的反例进行类比,突破概念教学中的难点  很多物理概念都是从大量具体例子出发,以归纳方式通过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来获取的,要学生真正理解这类经过抽象得来的概念显得十分困难,如能辅以恰当的直观反例同抽象概念相比较,4往往能起到特殊效果。如许多学生会把电容C=Q/U作为概念的化身,只记得了公式而忘记了它的物理意义。如能把电容器的电容、电压、电量同一个直圆筒的底面积、贮水

5、深度、贮水量作比较,再以直圆筒底面积与贮水多少无关类比电容C与电量Q、电压U无关,学生便会有较深印象而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再如,电阻R=U/I中R与U、I无关,电场强度E=F/Q中E与检验电荷无关,都可采用类比法,进一步理解其实质,这样学生就学会了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方法,逐步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三、用类比法解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1.如图5(a)所示,要在A处将一足球射向竖直墙MN,并使球反弹后通过B点,试在图中画出足球入射方向。(设碰撞无能量损失)  初看此题,A、B毫无联系,解题颇为棘手。若将此题与光遇平面镜时的反射规律联系

6、起来,思路就畅通了。即它完全类似于从S点向平面镜OO′发射一束光,使其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学作图问题。因此,只要先画A相对于MN的对称点A′,连接BA′交MN于C,AC即为所求入射方向。  例2.(职教教材下册第12页)如图6(a),有两块带电平行板,已知两板间电势差为100伏,上板带负电,下板带正电,两板间距离为d=0.01米,板长L=0.06米,两板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今有一电子沿垂直于电力线的方向,以3×107米/秒的初速飞入。求(1)两板间的场强为多少?(2)电子离开电场时,发生多大偏移?这是个电学与运动学结合的综合题型,需

7、要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学公式及运动情况相当熟悉方能解答,但如果我们巧妙地把它和平抛运动类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且学生易于接受。图6(a)为平抛运动,F=G,S=1/2gt2,图6(c)为本题运动情况,可类似写出F=qE,S=1/2gt2。  “类比”法既可温故,又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可把旧知识渗透于新概念和疑难问题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综合、概括、比较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4  [1]宋道平.巧用类比突破电学疑难[J],中小学教育.半月刊.2010(02)

8、.  [2]李奕翔.物理教与学中巧用类比法[J],现代教育教研.2011(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