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5740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2014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首次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成为推进辽宁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辽宁省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跨校修读的优点以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了完善跨校修读学分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辽宁省跨校修学分的成功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跨校修读学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
2、0098-02 一、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背景与意义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的背景下,国内也相继开展了开放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2012年,教育部组织了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工作。其中,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要是以科学及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以及学术讲座为主,侧重点是在大众中普及和传播知识;而精品资源共享课则以打造高校课程为重点,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重点为
3、高校师生服务,同时也面向广大社会学习者开放。截止2014年6月,在“爱课程”7网站上线的课程已经达到1038门,课程资源总数达到近30万,已有394所学校的课程成功上线。 2015年教育部在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组织与管理,促进课程的应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跨校修读学分,是指高校间以第三方教学管理平台为依托,在前期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上,在校学生可以根据高校间的协议选择修读非本校开设的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且所获学分须
4、由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这些规定的出台为实现跨校修读学分提供了理论与政策依据,同时也充分说明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高校间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教学观念转变、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几年,国内高校以地域范围或
5、以联盟的方式,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与探索。从操作层面来说,区域间尤其是省内实施跨校修读学分更容易实现。2011年8月,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选题遴选”7工作,批准60个选题开始启动建设,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探索跨校修读学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www.upln.cn)上相继开放了辽宁省大学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目前已上线的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已达到300门。2014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首次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
6、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成为推进辽宁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省内各高校可结合各自实际需要自愿申请参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并在辽宁省精品开放课程平台上线的课程范围内选择跨校修读课程,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24所高校的5,130名学生通过已经开发完成并通过测试的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选修了精品开放课程平台的49门课程,实现了跨校修读学分。2015年1月,辽宁省在认真总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了2014~2015学年第二
7、学期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省内20余所高校的5,000余名学生通过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修读了75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 二、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优点 试行省内高校之间学分互认是辽宁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落实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解决高校课程资源不足的矛盾。近年来,伴随高校的持续扩招所带来的学生人数增长,高等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而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管理模式打破了校际壁
8、垒,在降低学校办学成本的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高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现状。7 2.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更大满足。跨校修读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便利性和灵活性,学生修读课程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本校就可以选修其他学校的优质课程,既可以领略其他院校高水平授课教师的风采,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消化水平量身制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跨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