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

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

ID:31380370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_第1页
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_第2页
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_第3页
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_第4页
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鸽新城疫病毒及危害  摘要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PPMV-I)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流行期长,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了养鸽业的发展。就鸽I型副粘病毒的病毒结构、分类地位2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且分析了鸽新城疫疾病的危害与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鸽新城疫;鸽I型副粘病毒;结构;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4-0274-01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消化道、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

2、传播迅速,流行期长,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了养鸽业的发展[1]。该病自1977年首次报道,1981年传到欧洲,从而全世界流行,引起了世界第三次新城疫大暴发。我国自1985年检验出此病后,就全国范围内流行。鉴于此病的危害,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而目前国内没有控制该病的免疫效果好的专用疫苗,也没有针对此病的特效药物。因此,深入了解与有效治疗该病以及针对此病新型疫苗的研制都已迫在眉睫。  1鸽新城疫病毒结构  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引起,该病毒为多形性颗粒状,直径为100~2506nm,有囊膜,囊膜外有

3、纤突,呈放射状排列,可刺激宿主产生抑制红细胞凝集素和病毒中和抗体的抗原成分。该病毒是NDV的一种变异株,与鸡NDV同属禽I型副粘病毒,符合所有NDV毒株都有相同的融合蛋白裂解位点112RRQKRF117的典型特点。目前为止,报道的PPMV-1分离株基因组长度均为15192bp,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分子量约为557kDa,该病毒颗粒由6种结构蛋白构成[2],分别为核蛋白(NP)、磷蛋白(P)、基质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及大聚合酶蛋白(L),编码以上蛋白的基因顺序为3′-NP-P-M-F-HN-L-

4、5′,其中HN蛋白与F蛋白为重要的宿主保护性抗原。  F基因约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位于病毒的囊膜上,主要使病毒侵染易感细胞并产生溶血,与病毒感染细胞有密切的关系。F0是F蛋白的前体,可被裂解为F1与F22条多肽链,F2与F1的裂解位点分别为112grqkrf117,112rrqkrf117或112rrkkrf117,这与毒株致病性相关,但也有特例[3]。F蛋白有3个疏水区,3个抗原决定簇和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因F蛋白参与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质膜的融合,从而成为决定病毒毒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之一。 

5、 HN基因全长约2.0kb,编码577个氨基酸。该蛋白同时具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2种活性,从而使病毒侵染细胞过程中HN糖蛋白可以识别细胞受体并且能够介导病毒吸附细胞膜,但在抗原性上这2个位点是相对独立的。HN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与神经氨基酸酶的作用有关[4],且糖基化与该蛋白的折叠和活性有密切关系。将HN和F蛋白在细胞中一起表达后出现了明显的合胞体,由此证明F蛋白和HN蛋白与PPMV-1病毒毒力相关,而且两者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5]。6  L基因长6703bp或6764bp,编码2204个氨基酸,该蛋白

6、是PPMV-1病毒基因组编码的最大的蛋白,为病毒RNA依赖性聚合酶的2个亚单位之一,与P蛋白和病毒模板一起构成转录复合物,与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密切相关[6]。  M蛋白基因长1241bp,编码346个氨基酸,参与病毒囊膜的构成,为非糖蛋白,主要构成核衣壳与囊膜之间的联系,与膜内糖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的识别位点[7],与病毒出芽和释放有关,对于维持病毒粒子结构的完整性有重要的作用。  NP蛋白基因长1746bp或1747bp,编码489个氨基酸,是构成核衣壳的主要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NP蛋白会紧密结合病毒基因构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7、RNP),不仅可以保护病毒基因组免遭RNA酶的攻击,还可作为病毒基因组转录与复制的模板。虽然NP蛋白没有免疫保护功能,但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8]。  P蛋白基因长1450bp,编码395个氨基酸。P蛋白mRMA不仅编码P蛋白,还编码一种非结构蛋白NP蛋白。P蛋白与NP蛋白相伴,组成了一个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亚单位。不同毒株间P蛋白氨基酸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毒力的影响也较大,故P蛋白可能在病毒中具有特异性作用[9]。  2危害与防治  该病毒最易感各种鸽群,其次易感染鸡与火鸡,而且在鸡中会导致病毒的变异与毒力的增强,而鹌鹑和鹅

8、对该病毒具有先天的免疫力,不会感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鸽与带毒鸽,可以通过空气、饲料或饮水传播,潜伏期4~66d。该病在各种鸽群中普遍存在,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以春、秋季多发,多呈地方流行性且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鸽子均可感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