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833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通经排毒数刮痧(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经排毒数刮痧(上) 刮痧,是用刮痧工具在患者某处皮肤反复刮动,以治疗疾病的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很多病症在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在原始社会,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砭石治病多次出现在《黄帝内经》里。刮痧疗法,历史悠
2、久,源远流长。较早记载这一疗法的专书,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清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曾写过一本专门介绍痧症的书籍《痧胀玉衡》。 刮痧的妙用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理论,根据皮部理论,运用手法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功用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表透肌,改善微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放松肌肉,滑利关节,镇静止痛,养颜美容,消除疲劳。 1.预防保健作用5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
3、)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就会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2.治疗作用 (1)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展、收缩功能,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 (2)调
4、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三: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的直接刺激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在于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 (4)调整信息。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如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
5、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5 (5)排除毒素。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活力增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正因为刮痧功用大,所以它对许多疾病的康复都有效,如感冒、咳嗽、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肾炎、泄泻、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 刮痧的工具 苎麻、麻线、棉纱线团;铜钱、银圆;
6、瓷碗、瓷调羹、木梳背;小蚌壳;檀香木、沉木香刮板;小水牛角板;玉石刮痧板等等。为了防止划破皮肤,刮痧一般使用专门的刮痧油、刮痧乳、精油。 刮痧手法 1.一般刮痧法 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常用于减肥。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背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
7、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体位以卧位、坐位为主。5 刮痧手法多种多样:按法,推法,点法,揉法,摩法,拍法,敲法,挑法,点揉法,按揉法等。如按法,须沉肩,垂肘,运腕,一把抓式握板,用刮痧板厚角一侧,板与肌肤呈60度~70度角,用刮板厚面棱角侧端着力于特定部位,逐渐用力加压下按。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留之,连续两三秒,反复进行。每个部位按压7~9次。尤以阿是穴为主。其功用:行气活血,开通闭塞,放松肌肉,镇静安神,缓急止痛。常用于急性疼痛。头疼按合谷、风池、太阳;牙疼按颊车、下关、
8、合谷;胃痛按足三里、公孙、三阴交;胆石症按阳陵泉、胆囊穴;痛经按三阴交、内关。再如推法,一把抓式握板,沉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