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7359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数量增多,高校日益重视这个问题,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服务等工作,深入研究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充分认识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复杂性,从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状况出发,利用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积极开展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就业困难 截止到2014年9月1日,2014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47.2万人,参加就业人数459481人,未就业人数24724人,约占就业人数的5.38%。广东省2014年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与2013年相比增加
2、了6824人。虽然离校未就业学生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但这一群体,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不容忽视。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业意向、现实需求等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和学生家庭,他们的状况如何也关系到学校、社会的安全稳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促进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对高校教育和社会稳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原因分析 要做好针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要认清他们未就业的原因。 1.1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观念陈旧8 有些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没有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四年,等到求职时才发现一无所长;
3、一些学生的职业预期过高,与自我的实际能力差别很大,在求职过程中挑三拣四,导致错失就业的机会;有一些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给予的就业岗位低于就业预期时,他们宁可放弃,继续等待。另一方面,被大学生的华丽外衣所困,不愿寻求帮助。为了更好的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校已开展了“实名登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认为这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进行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非常少,这样就丧失了政府和学校为他提供帮助的机会。 1.2就业要求高大上,升学、考碗与出国深造等造成的离校未就业 第一,“考碗”,就业观念固守于只有公务员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尊严,甚至有一些
4、毕业生全国奔波考碗,“非体制内不入”是这类大学生的奋斗理想。第二,为了规避就业压力选择继续深造,选择考研作为出路,一旦考研失利再找工作,最佳就业时期已经错过,如若就业准备不充分,很难找到满意工作;还有些学生直接放弃求职,直到考上研究生为止。第三,一些毕业生家境优越,选择去外国求学、就业等,这些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就已规划好海外学习,毕业前无需找工作或没有找工作。 1.3准备创业或创业失败而造成的未就业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尤其是李克强总理更提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部分兴建了“创业孵化园”8。一部分高校毕业
5、生选择创业,实现人生梦想。大学生创业由于创业经费不足、社会经验尚浅、项目选择不符合实际、缺乏企业运营经验、团队建设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折戟在创业路上的人不少。还有一部分人,在毕业前后筹备创业,还未开展创业活动。 1.4缺乏求职意愿与求职技巧导致求职失败造成的离校未就业 一些学生求职意愿低,回避就业竞争,宁可做啃老族或“社会漂浮族”。这其中的一些学生由于一时找不到工作,在家等待时机,慢慢的沉浸于家庭舒适的环境,不愿求职,最终成了啃老族。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督促子女就业意愿不强,或是一些沉迷网络游戏、好逸恶劳的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不愿就业。还有一些学生获
6、取就业信息能力差,求职技巧不足,欠缺与人沟通技巧,无法有效地展示个人优势,加大了求职面试成功的难度。 1.5职场适应力差导致职场竞争失败造成的未就业 职场适应力差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类,职业能力不足导致的职场竞争失败。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社会实践和实操实训的机会少,一些岗位所必须的任职资格和技能达不到企业的岗位要求,惨遭淘汰。第二类,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无法适应职场人际圈。尤其是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相互选择的实习期或试用期期间,面对职场不如意或者人际困境时,不是理性面对问题,化解人际危机,而是意气用事,选择辞职、跳槽等手段。调查发现,那些经常跳槽(指在一家企业工作不
7、超过半年就跳槽的人)的人职业发展、职业技能和职场自我效能感远低于那些职业稳定的人。 1.6用人单位偏见或歧视造成就业困难8 当前,每年毕业生激增,企业的选择权增大。一些企业对求职者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如“非211院校不录用”、“此岗位仅限男性”、“品貌端正、男身高175CM,女身高165CM”等常见的就业歧视。还有一些身体残疾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就业环境的不公平不公正,提高了这类学生就业的难度。 2对离校未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