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

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

ID:31375113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_第1页
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_第2页
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_第3页
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_第4页
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竹叶兰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竹叶兰的生态习性、核型分析、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繁殖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其各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竹叶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繁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9.71+8.4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7.034  Abstracts:TheessaysummarizestheresearchadvancesofArundinagraminifoliawiththepurposeofprovidingbeneficialre

2、ferencetoitsfurtherresearch.Theresearchadvancesinvolvethe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karyotypeanalysis,pharmacognosticfeatures,chemical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actions,propagationandgrowthtechnology.  Keywords:Arundinagraminifolia;chemical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actions;propagationand

3、growthtechnology  竹叶兰[Arundinagraminifolia(D.10Don)Hochr.]为地生型兰科药用植物,是云南傣族人民常用的一味解毒药,用于治疗食物及药物中毒等症。它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的部分省份以及台湾地区也有分布。随着竹叶兰野生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人们不得不开始人工栽培种植竹叶兰,以解决资源供应问题[1-3]。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就其生态习性、核型分析、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繁殖栽培方面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4、 1生态习性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竹叶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的部分省份以及台湾地区也有分布;我国周边的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如尼泊尔、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也有分布。它生于草坡、溪谷旁、灌丛下或林中,海拔400~2800m,花果期主要为9―11月,但1―4月也有[1]。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的地区,竹叶兰的习性、生境不一。据广东植物志记载,竹叶兰分布于海拔150~1000m的山谷、溪边近水处石缝中,花5―11月[4]。唐德英等[2]研究发现,竹叶兰在云南西双版纳海拔800~2400m的地方均有分布,其中海拔900~1500m处分布较多,常见于疏

5、林下、林中旷地草坡或林缘草地等阴湿凉爽处。曾凌云[5]通过对海南野生竹叶兰进行调查发现,海南野生竹叶兰的分布局限于海拔400~500m以上地区,400~500m以下地带绝无踪迹;与云南的竹叶兰不同的是,海南的竹叶兰植株、叶片及花相对都比较小;多分布于向阳、湿润凉爽的草坡上或石壁上,而阴湿的疏林下、林中草地或林缘草地处未见其踪影;一年四季开花不断,4月花较少,偶有一两朵。综上可知,竹叶兰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地生兰。  2核型分析10  黄明忠等[6]采用压片法对竹叶兰进行了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竹叶兰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0,有2条随体,为二倍体。核型

6、公式为2n=2x=40=16m+22sm+2st。其中第2、4、8、10、11、15、20对染色体由正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3、5、6、7、9、12、13、14、16、17、19对染色体由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18对染色体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根据Felix等[7-8]提出的兰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是x=7,大多数地生兰染色体数目是在x=7、14、21、28、42的基础上±1,并多倍化或非整倍化,由此得出竹叶兰x=20,是x=21-1的结果。  3生药学研究  竹叶兰以全草和球茎入药,李文军等[3]研究表明,竹叶兰球茎切片入药时表面呈灰黄色,有须根,断面纤维性强,粉性

7、足,直径2~3.5cm。球茎横切面的表皮细胞外有鳞叶细胞,其细胞壁链珠状增厚,石细胞众多,薄壁细胞中有众多草酸钙簇晶。其茎入药多切成1寸左右(3.33cm)节段状,断面呈纤维性,灰黄色。叶片少见卷曲,呈1寸左右节段状。偶可见开裂蒴果。全草粉末呈灰黄色,无味。石细胞较多,大型。全株和球茎含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等。  4化学成分研究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多通过乙醇提取,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再根据各种波谱数据和文献数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研究人员现已从竹叶兰中共分得化合物42个,其中菲类化合物8个,联苄类化合物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