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1276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浅析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 俄国文献专家曾经说过:“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蓄,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知识的本领。”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堂以外,重要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场所。而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主要的作用就是让大学生们掌握文献检索能力和情报能力。近年来许多高校的入关教育是丰富多样的,但是效果还需要继续努力。 1新生入馆培训教育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电子网络的发展,各高校的新生入馆教育正由单一的集体讲座到多元化电化教育,多媒体,网络的分班教育的过程,这种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新入学的学生感到教育教学的氛围。高校一般情况采取以下几种
2、方式: 1.1制作图书馆入馆指南。这是大多数高校采用的入馆教育方式。 用图表形式制作成小图册,让学生自己阅读。在新生报到时直接发放或者在大学生入图书馆时发放给大学生。但是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往往学生拿到图册并不是仔细的阅读,而是粗略的浏览一下,就扔到了垃圾箱了。 1.2将入馆教育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将大学生入馆教育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在图书馆门前或者大厅的大屏幕上,循环往复的播放,让新入校的大学生们了解相关内容。4 1.3设置专门负责人负责新生入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安静入馆,如何文明使用馆藏。有一些
3、大学就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讲解入馆教育的讲座。 1.4新生入馆教育体系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新入学的大学生对自己新进的大学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很多未知的都要学习和了解。有些大学就组织新入学的大学生入学教育,并且将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1.5还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入馆教育工作。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有了自己习惯的新生入馆教育培训,但也有一些高校基于各自不同原因,依然未开展此项活动。 2新生入馆教育和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新生入馆前所采用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开展驾驭和培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教育和培训中讯在很多的问题。
4、逼着结合实践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2.1不重视入馆教育培训工作。有些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认为图书馆本来就是教辅部门,以前没有新生入馆教育,学生们也照样会查找和检索书籍,所以造成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在组织安排上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让图书馆在很短时间后者是在中午时间,游览式的完成;图书馆自身对新生入馆教育人事也不够充分。对教育培训的宣传和热心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将责任内的介绍完了就任务完成,内容的介绍也仅限于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和制度的讲授;一些新生对入馆教育的认识不够。认为图书馆是借阅书和上自习的地方,很简单,不用学习也
5、会使用。4 2.2新生入馆教育的内容单一,枯燥,毫无新意。新生入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给新入学的大学生讲授关于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很合理有效的利用图书馆。那么新生入学规模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在很大短时间内完成培训教育工作。内容方面就可想而知。 2.3新生入馆教育方式单一落后,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当今社会是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许多大学生在入校之前就已经掌握初步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的一些高校新生入馆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授方式上,为了将新生的开学季顺利通过不惜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培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就是新生们刚刚知道怎样借还
6、书和上自习。 2.4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开展入馆教育培训高校,在一月左右的时间全部完成工作内容,没有入馆中,入馆后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也少有馆中专题讲座以及跟踪辅导。没有连续的教育体系的形成,新生们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在这里将是扩展知识的第二课堂,抓住这一点将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3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3.1提高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的认识。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要支持和理解入馆教育对新生的重要性。图书馆自身也要负责的将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工作要系统连续的完成馆前,馆中和馆后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孕育新进读者对图书文献利
7、用的潜在能力。对新生入馆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作用。4 3.2丰富新生入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对于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可以采用发放《新生入馆指南》,制作多媒体课件,讲座,将入馆教育的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还可以网上课堂的形式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概括,布局,资源,服务。数据库等。内容方面就可以更宽泛让学生们参与进来。 3.3延长新生入馆教育时间。对于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将新生教育培训工作分成入馆前教育,入馆中教育和入馆后的教育三部分完成。时间的延长让新生更加详细的理解图书馆的运作,服务,以便让新生尽快的有效的利用图书馆。
8、 总之,新生入馆教育培训。是引导读者正确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同时培养新生文明利用图书馆,懂得爱护书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习惯。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