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

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

ID:31365524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尝试以HPS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以“融合遗传”理论、“遗传因子”理论的历史变迁为主线,以“假设―演绎”法为组织学习材料的框架,以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选择学习经验、设置问题的依据。  关键词HPS教学理论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  1理论依据  教学理论:HPS教学理论强调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引入到科学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科学教育的核心目的。  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起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2、。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思考:为使学生达到目标状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已有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  2教材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本节内容初次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而后继章节分别介绍了遗传因子的传递(第一、二章)、本质(第三章)、功能(第四章)、变异(第五、六章)、进化(第七章),因此,扎实掌握本节内容对必修2的学习至关重要。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本节内容正式提出了“假设―演绎”6法的概念,而且遗传因子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反复使用“假设―演绎”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学好本节内容能帮学生扎实地掌握“假设―演绎”法。  3学情分析  本节要求记忆的知识不多,但是涉及的问题、理论

3、都非常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为此,笔者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举例子、作类比,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出创造性假设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些能力有所欠缺。因此,笔者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具体的子问题,从而建立起学习的支架,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这些子问题,最终完成探究活动。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描述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能陈述出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能利用分离定律解释分离现象。  能力目标:针对新的现象和对已有理论的矛盾提出新的问题;利用“假设―演绎”法解决提出的问题。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批判怀疑、求实严谨的科学精神。  5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尔“遗传因子理论”的建立、验证。  难点:“胚芽”控制性状的学说、对F2分离比的分析与解释  6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分析见表1。6  7教学过程  7.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问题:从前有一枝红花紫茉莉与一支白花紫茉莉“结婚”后不久“怀孕”了,请你们猜猜他们的“小孩”是什么颜色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讲解:正确的结果是粉色。这类似于美术中的红色颜料+白色颜料→粉色颜料。  7.2达尔文“融合遗传理论”的建立  教师: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生物体是由一种叫“胚

5、芽”的物质发育而来,不同“胚芽”可以发育为不同结构。例如,红花的“胚芽”可以发育为红花,绿叶的“胚芽”可以发育为绿叶。因此,可以把“胚芽”理解为微缩的身体部件,即种子(受精卵)中含有所有的部件。生长发育仅仅是部件变大。亲代的“胚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因此子代有着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请根据上述资料,解释为什么红花和白花的后代是粉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运用胚芽说、颜料融合现象解释粉花形成时,对胚芽说进行发展,形成达尔文的融合遗传理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达尔文也对此类现象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来自亲代的“红胚芽”与“白胚芽”就像颜料一样发生融合,形成中间特征的“粉胚芽”

6、,最终发育为粉色花。  7.3达尔文“融合遗传理论”的反驳6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达尔文的观点正确吗?你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理论,找出生活中的反例,并引出孟德尔的实验。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补充:孟德尔也对达尔文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因此他决定通过实验来进行判断,他选择了豌豆来进行杂交实验。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实验,他发现:P:高×矮→F1:高。这明显不符合达尔文的观点。  7.4孟德尔“遗传因子理论”的建立  教师: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亲代将胚芽传递给子代时没有发生融合。而F1全为高茎,请你针对这个矛盾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解决提出的问题。

7、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现象与理论的矛盾提出科学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F1全为高茎,是否说明发育为F1的受精卵中没有“矮胚芽”呢?假设F1中没有“矮胚芽”,如果让F1自交,则其后代应该全部为高。孟德尔也进行了相同的思考,他让F1自交得到F2,结果发现F2中既有高又有矮,且比例为3:1(这一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思考及实验结果,对融合遗传理论进行修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新的实验证据批判原有理论的合理性、并能根据新的证据修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