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4601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以语文的实践性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语文的实践性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语文践行实践性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挖掘和拓展实践资源,构建富有实践而又高效、生动、开放的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让实践性成为语文评价的标准之一,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实践性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44-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2、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在语文学习中对此践行不多,已被应试教育下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语文教学所代替,语文也就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要想语文改革深入,语文与时俱进,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质变,教师就要对语文实践切实践行。 1挖掘文本实践内容,拓宽语文实践资源 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篇文章后设有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每一单元后设有写作――口语交际――4综合性学习,都没有设置单独的实践性练习。这样的设置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和对文本研讨,但缺少对文本的拓展和实践运用,弱化了语文实践性。教师应在适合实践性训练的课
3、文后面设置适合学段和文章的独立的实践性练习,进行单独训练。如在《黄河颂》或这一单元后设置诗歌朗诵比赛或新诗创作大赛,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朗诵比赛的材料可以教师提供,也可自备。新诗创作要举行交流会。再如学习《邓稼先》这一单元时,可以把单元练习改为名人材料积累交流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和经验交流的机会。 2贯彻语文实践性,构建高效而又生动、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因其丰富多彩的学科特点,课堂本应生动、活泼、富有实践性和趣味性。但因应试教育和传统思维束缚,仍没完全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重知
4、识积累,轻实践运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贯彻语文实践,构建高效而又生动、开放的语文课堂。 2.1激发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提供持续动力 语文课堂有实践性,才能让课堂不局限于文本,使语文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想去学习的欲望,想去探究的好奇心。教师应在课堂设计时有文本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实践性活动的环节。以实践性设置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考察自己身边的桥梁或搜集自己喜欢的桥梁资料。上课时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介绍自己考察或搜集的资料,也可展示相关照片或视频。
5、这样的活动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课前、课堂上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2以实践性践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4 初中新课标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应切实实施。语文课堂对于文本知识的积累只是语文的功能之一,对于文本知识的运用和人文内涵的探究过程其实也是语文的实践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主探究的实践和互相合作的空间。才能把学生调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以学生为主。如学习《老王》时,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文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作者对不幸者、底层人的同情和自责之情。同时每组还要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不
6、幸者、底层人,谈谈过去对他们的认识以及学完本文后的重新认识,这样既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又能践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 2.3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实现创新学习 文本是无生命的,如果没有深入文本,激发对文本的共鸣,语文学习就只是知识积累,那样语文学习就毫无意义,也就失去了生命。语文实践的前提条件也是要与文本进行对话,理解文本。只有理解文本,才能进行实践运用、迁移和拓展。学生对文本进行的个性化理解更是实践拓展、迁移的重点,因为这些个性化理解经过实践运用,有的会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
7、。学生能够创新学习,就会使语文学习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为新课改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供基础。如学习《背影》时,可以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等进行对话。学生在对话中可以各抒已见,如有学生认为本文中作者当时年龄已近二十,文中父亲仍要照顾自己,这样的事不真实;有学生认为父亲过月台卖橘子时的描写有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父亲形象的伟大。对于学生的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见解,教师要予以肯定,并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引导他们去探讨表现这种情感的写法。 3切实开展第二课堂,
8、拓宽语文实践阵地4 初中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语文课堂不能只局限于文本和有限的课堂里。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要读书之人要在书本外去学习和践行知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