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技法之语言描写

记叙文写作技法之语言描写

ID:3133509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记叙文写作技法之语言描写_第1页
记叙文写作技法之语言描写_第2页
记叙文写作技法之语言描写_第3页
记叙文写作技法之语言描写_第4页
资源描述:

《记叙文写作技法之语言描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记叙文写作技法之语言描写  老舍先生曾说:“人物对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不同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化语言。语言同时也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有时三言两语,就能凸显人物个性特征,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我说,你听木铃  读美文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而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2、。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由于刚到新班级,这个同学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新同学,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了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后都笑了。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4  她鼓励道:“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了。  

3、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起来,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我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就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题库的教研工作。  她很生气。那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上。从教几十年,她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4、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能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我想,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一切就好了。可当我面对她,叫她“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地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来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像雕塑一样。4 

5、 “她的头发天生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这篇美文为了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出色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并借助“融合”之法,主要描写人物的“声”、“像”等,从多角度进行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学技巧  一、融合人物的表情神态  每个人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各不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说话的表情神态也不尽相同。若能一方

6、面写人物的语言,一方面写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二者相互结合,一个鲜活的形象往往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比如,《我说,你听》开头概括老师说话时“微笑着说”的神情、“声情并茂”的说话艺术及其对学生的深刻影响,而后在第3~8段中回顾当年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上课要集中注意力的情形――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后都笑了。  老师巧妙的提醒,“若无其事”的神情,将其作为提示语置于话语之间,生动地表现了对学生的关爱和跟学生交流的艺术。换句话说,老师为了保护“我”的自尊,不让

7、“我”尴尬难堪,于是便有了“若无其事”4的神情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融合人物的体态动作  生活中每个人说话时的体态动作都带有鲜明的特点,我们在描写时如果既能展示人物的语言,又能展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就会使读者听其言,思其行,会其意。比如《我说,你听》第13段中,当“我”呼唤老师的时候,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师却因患了脑梗而失语,“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看到老师如此,“我”内心的爱怜、痛惜和难过之情不能自控,于是“眼泪喷涌而出”。文章末尾写老师“头微抬”、“嘴唇颤抖”,极具个性的动作结合简洁的“好

8、”字,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三、融合音色、音量的变化  在描写人物语言的同时,如果能进一步描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音量的轻重、高低、急缓等,人物形象会更鲜明。这是因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等会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使用得当,文自生辉。比如《我说,你听》第8和第9两段中,在“我”抓住老师的特征进行成功地刻画后,老师“大声说‘好’”;末尾描写老师“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