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

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

ID:31325405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_第1页
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_第2页
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_第3页
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_第4页
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孟子的扩充四端及其道德教育之理路孟子道德教育思想不仅继承了孔子的思想遗产,同时也开创性地提出了新的思想主张。孟子基于心性哲学而构建了一套以人性善为理论基础、以“扩充四端”为主要思路与方法的道徳教育新理路,对孔子及先秦儒学形成了巨大的思想突破。在孟子的道德教育理论中,其最具创造性的思想观点集中体现于“扩充四端”学说。孟子认为,人具有先验的道德禀赋或者说道德本心,而这种道德禀赋可以具体化为仁、义、礼、智之“四端蔦道徳教育的过程与其说是不断向外部世界求索的过程,而毋宁说是持续地向内心世界扩充四端的过程。通过不断存养和扩充仁义礼智之四端,个体可以达至“尽心、知性、知天”的道徳境界,最终成氏

2、为人格挺立的道徳人。可以说,孟子以“扩充四端”为核心的道徳教育思想,不仅较好地诠释了人心、人性与道徳教育的内在关联,同时也推动了儒家心性哲学的具体化、实践化和牛活化,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一、孟子“扩充四端”学说的思想背景及理论内涵孟子“扩充四端”学说不仅具有对先秦儒学思想的学术继承,同时也有对儒学原有思维框架及教化理论的学术批判和创新。孟子通过対孔子思想的扬弃以及対当时所盛行的人性理论及教化思想(尤其是告子的思想)的批判与回应,创造性地提出了“扩充四端”的道德教育理路。可以说,孟子“扩充四端”学说有着深厚的学术思想背景,展现了先秦时期激烈的学术思想交锋,同时也

3、展现出了孟子木人所独具的伦理思想和教育理念。(一)孟子“扩充四端”学说的思想背景孟子“扩充四端”学说的提出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想背景。一方面,孟子“扩充四端”学说不仅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沿袭,同时也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创新和超越。众所周知,孔子很少谈及人性,缺乏成熟的人性理论的建构,因而其学生子贡曾言:“夫子Z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金最芳先生曾指出,孔子言性在《论语》屮只有一条:“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金先生认为,这里所谓的“性相近”,主要是指人与犬之性、牛之性相区别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普遍特性,它表明人共有的本质

4、属性。[1]而孔子“性相近”的表述,在一定意义上确认了人的精神气质和徳性品格,因而形成了屮国古典时代关于人的认识的重大理论飞跃。[2]显然,在这一思想节点上,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沿袭。但是,孟子思想也有其显著的创新性:一是孟子不满足于孔子对于人性的模糊处理,而是以更明确、更坚定的姿态阐发了性善论的思想,从而在孔子人性思想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二是孟子以道徳植根于人Z本性来诠释人性善,同时以“扩充四端”学说建构了全新的道徳教育理路,这也是对孔子思想的巨大超越。可以说,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石上建构起了更加成熟的人性理论体系,对儒家人性思想及道徳教育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另一

5、方面,孟子“扩充四端”学说是在对告子思想的学术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与告子的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事实上,告子的思想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在战争频繁、思想纷乱和道徳迷茫的先秦时代所产生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体系。在告子看来:“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5,(《孟子•告子上》)为了反驳告子的人性观点,孟子也以水做了一个经典的比喻:“人性Z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颖;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Z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孟子的观点是,人先

6、验地就具有道德良善的木性,仁义礼智之“四端”根植于人的本心;因此,人之为善就像水之就下,这既是自然规律,同时也符合人性的发展规律。而人之所以也会做不善的事情,主要是受到后天的“势”(也可以说是环境)的影响,而并非木性使然。可以说,孟子正是在与告子的学术争辩当屮,明确地提出了人性本善和“扩充四端”的思想理论,同时他也通过这场学术争辩在无形中宣传了儒家思想,使得儒家人性理论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学术认同。以此观之,告子思想在无形中推动了孟子“扩充四端”学说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与告子的争论,孟子愈加淸晰地阐明了“扩充四端”学说。(二)孟子“扩充四端”学说的理论内涵孟子“扩充四端”学说的理论核心是确

7、认人性本善,认为道德植根于人之本心与本性,体现为人之所先验禀赋的善端和良能。人从来都不是一个道德上的“零”,而是先验地具有某种“道德心理图式”。[3]这种特殊的“道德心理图式”,孟子把它称之为人之“四端”一仁、义、礼、智。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之“四端”虽然只是本心之“端倪”,只是-•种萌芽的状态,但是它可以随着生活经验的日益积累和道德环境的不断激发,自主地生成、发展和建构人的道德品质,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人。那么,这“四端”的终极根源又在哪里呢?孟子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