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

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

ID:31320254

大小:65.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_第1页
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_第2页
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_第3页
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_第4页
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1672-3783(2012)12-0362-02【摘要】目的:观察清热降逆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清热降逆汤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mg,每天2次,口服。2组均治疗8周,治疗期间忌烟酒,忌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结果:2组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112.89,治疗组平均秩

2、次14&11,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78.46%,治疗组87.69%,2组比较,x2=3.939,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O.Ol)o清热降逆汤可以明显降低RE患者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增加胃动素(MTL)含量(PO.Ol)o经观察,未发现清热降逆汤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依从性良好。结论: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关键词】清热降逆法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

3、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1]。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S3由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管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属中医“反胃”、“噎嗝”、“嘈杂”、“吞酸”、“食管痺”等范畴。其病机多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胃络受损而成。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除湿化痰、S3制酸止痛。笔者采用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0

4、例患者经临床筛选并经胃镜检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有食管、胃手术史者,消化性溃疡者,严重心、脑、肺、肾功能不全者除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4.2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3.8岁。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清热降逆方口服。处方:白芍、白术各15g,柴胡12g,清半夏8g,川<12g,丹参15g,黄连10g,枳实9g,防己10g,甘草6g。水煎2次,取汁400ml,每天2次,分服。对照组以奥美拉哇胶囊20mg,早晚各1次口服;莫沙比利片5mg,1日3次口服。3治疗结果疗效标准

5、: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冃镜下见食管黏膜无破损,无糜烂及溃疡面。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下检查食管黏膜好转达1级或1级以上(LA法分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无好转。治疗组2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o对照组2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0%o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讨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目前RE在科研和临床中尚无统一、规范化的病名。余彩珍等[3]认为

6、就其临床表现描述RE应属于中医之,胃痛(吐酸、嘈杂)“噎膈”的范畴。王贤斌等[4]认为RE的主要症状是与体位改变有关的烧灼样胸骨后疼痛,故可按胸痛辨证论治。1997年3月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O疾病部》首次将本病称为“食管痺”,与RE十分相似,但目前还未普遍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王唏显等[4]认为RE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是其发病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传变特点;痰浊血瘀是其最终结局。李春婷等[5]认为在RE的发病中,脾虚失运是本,肝气逆是标,脾虚

7、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是RE病机的关键。段国勋等[6]认为RE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肺,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病的病机除与脾胃升降失调有关外,与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的气机调节亦有密切关系。马银成等[7]认为是外邪入侵,食滞肝郁等原因,使胃气郁而不降,胃郁日久,易从阳化热,中焦气滞,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从而导致胃气不降,湿热中阻。金庆灼等[8]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损及脾胃,久则脾虚胃热,水谷不降反随冃气上逆所致。吴志宪[9]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胃)两脏。病机多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脾虚湿盛,痰浊内生;或肝脾失和,中焦壅

8、滞,邪郁胸膈,气机升降失常。总而言之,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胃月完痛”、“痞证”等范畴。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情志失调、忧思劳倦或六淫外邪均可导致胃失和降,郁而化热,胃气上逆,引起食道黏膜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暧气、口苦等症。因此制定清热降逆法治疗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