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

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

ID:31312810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_第1页
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_第2页
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_第3页
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_第4页
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于教材内外自在游走  如何处理教材,向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常常被我们看作两个相悖的概念,“用教材教”常常被看作高明之举,“教教材”就显得等而下之。但我始终认为,如果不处理好教材,那么“用教材教”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显然,用教材教是使学生能以教材内容为原点发散思维,提升语言技能,开阔文学视野,教教材则首先要求理解相应文本内容、情感、写作技巧等基本问题。以小说的教学为例,教教材首先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抓住矛盾冲突、理清人物关系、明确人物性格、概括小说主旨。由于课时限制,我们常常疲于应付,难以将教

2、教材和用教材教的目标熔于一炉。  下面,我就以《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为例,说说我对教材的处理方式。  一、准确把握教材地位和学生学情  《一个人的遭遇》这篇文章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课本“和平的祈祷”6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从整个苏教版的教材编排来看,涉及战争的并不鲜见,《史记》选读中记录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但多以推崇战略,赞美英雄作为最终的落点;边塞诗、即事抒怀诗中也有对战争的涉及,这些诗歌多从宏观上反映战争,学生在分析时大多套用格式麻木表达;能以平民视角来感受战争、点评战争的文章很少。可见,教材安排这一单元,正是为了让和平年代里的平凡人,尤其

3、是青年人,能了解战争的残酷,在反思战争的同时,体会人性至善之美,珍惜可贵的和平。  从体裁上看,它是一篇小说;从篇幅上看,尽管是节选的文字,但仍然比一般的短篇小说来的长;  经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白小说的四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在阅读中基本能扣紧这四方面,但对小说的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在面对篇幅相对长的小说时,分析能力还不够。  另外,学生接触过史铁生的事迹,接触过《我的四季》《我的五样》等文章,在日常的学习写作和思考中,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比如乐观面对苦难、珍惜生命、在贫瘠的生命土壤里精耕细作等等。  二、准确设置教学目

4、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我着重从两个维度来设定自己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双层叙事结构;明确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准确把握索科洛夫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由于主题相对好把握,我把重点难点都放在知识与能力这一板块,重点在于把握小说情节以及分析索科洛夫的个人形象;难点放在索科洛夫形象的典型意义上。  三、科学分配课堂内容6  我把教法定位为:利用问题引导,使用白板教学,运用一切有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我把课程分成两课。一是预习课,预习课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预习,充分彰显学生的主

5、体意识;二是研习课,在师生讨论中完成学习目标。  预习课上通过自主研习,粗度与精读相结合,既能把握小说情节,又能通过圈画重要信息来初步把握文章主旨。以自由讨论的方式交流预习题目,能在自主阅读中质疑。我把阅读任务按步骤分解,把占据大量时间的自主阅读放在一节课进行。  (1)查阅与作者相关的知识;(2)根据索科洛夫的身份以及情绪的变化,梳理文章情节;(3)简单概括索科洛夫的形象;(4)撰写初读感受,角度自定。同时,我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我会首先去解决学生的问题。  研习课上学生口头展示预习答案、交流阅读疑问,对于新提出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小

6、组探究相结合的形式,达到解决的目标。总之,有方法、勤思考、多发言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研习课。为完成教学目标,我把课堂分成三个步骤,分别以三种形式呈现:  1.师生互问;  以提问代替导入,师生就阅读中的细节问题相互质疑;在问中主动靠近文本,在答中收获人物形象和主题。  这里列举一些文中的反常处:标题是《一个人的遭遇》,但文章中却不只写了一个人的遭遇;第②段说自己像小孩子那样好吹牛,④6段又说自己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自己的妻子儿女死了,没有流泪;可是,和万尼亚对话后,眼泪却怎么也忍不住了;苏科洛夫

7、有了新儿子,应该是新的转机。可是,此前长做美梦的他,反而常常做起了恶梦。躺在里面的是我的儿子,又不是我的儿子。  通过这些问题的聚焦,让孩子们对进一步解读文章产生浓厚兴趣。  2.深入文本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从情节、人物以及小说的创作特色上着眼。  (1)预习展示  首先,我请学生将“一个人”解读成索科洛夫,理清他的身份,明确他的遭遇,着重明确他情绪的变化。  身份变化:红军――农民――工人――战士――战俘――?  遭遇变化:【引文部分】十月革命参加红军;大饥荒时失去双亲;复员后务农做工,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卫国战争时离家参战;19

8、42年受伤被俘,逃跑被抓;俘虏少校,成功逃回部队。【正文部分】逃回部队――收到妻子和女儿的死讯――找到儿子――儿子牺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