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学培养语感

以读促学培养语感

ID:3131264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以读促学培养语感_第1页
以读促学培养语感_第2页
以读促学培养语感_第3页
以读促学培养语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读促学培养语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读促学培养语感  语文真的很难学吗?为什么有的人学起来很轻松?一个病句看一眼听一遍就知道错在哪里,作文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孩子很受老师的欢迎,很让其他学生佩服。因为他们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关键―语感。  语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何训练语感?语感训练是一个一直受关注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郭沫若先生说得更为细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期很重要。”  培养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怎样培养语感

2、?讲得再多再复杂,其实就四个字――听、说、读、写。但不论去查阅多少资料,你都会发现,许多论著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之法谈得很全。学习过后却无法辨别实际教学中用哪一条最合适。听说读写同样重要,是全面铺开培养呢?还是专攻一处?  古有私塾学习的摇头晃脑,今有疯狂英语的如痴如醉。朗读一直以来是我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为什么数千年的传承让它经久不衰?为什么日新月异的今朝它还没被高科技淘汰?因为读中有真义――朗读能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3、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同时,以“读”4为突破口,还能带动“听说写”的共同进步。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也是最易操作的方法。所以,笔者就选择了“读”为语感训练的重点。  大声朗读的好处很多。资料载,诸如有利于开发右脑,有利于改变差生,利于记忆材料,利于深入理解文章、书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能改变学生的性格,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利于“诗性美”的再现,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等等。到底怎么做,能让“读”发挥训练语感的作用呢?  1.响亮地读  儿童进入小学,正是身体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生长的时期,是各方面打基础的时期。学会大声朗读,能够增加肺活量

4、,增强体质,尤其是早晨,是读书的好时光。早晨刚起床不久,大脑思维还不够敏捷,这个时候用响亮的朗读为大脑做个热身操,是最好的选择。通过朗读,唤醒大脑,使其活跃,对于紧接其后的重要知识的学习很有好处。  怎样读才是响亮地读,而不是唱读呢?声音饱满而有弹性,口齿清楚而不拖腔,音量适中而很稳定。这样的读就达标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标准并不好掌握。怎么办呢?示范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老师的范读。因为老师的音量高低起伏、表隋的自然变化更容易被学生观察到,示范作用事半功倍。其次听规范化的朗读,然后模仿也是不错的选择。使用录音机、多媒体设备都能解决听的问题,如果能使

5、用网络资源找一些配备动画的范读,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2.动情地读4  学会响亮规范的朗读还不够,要学会读得有感情。跟着老师学读,边读边想想这些不同变化的声音是与哪些情绪结合起来的?这些情绪又是通过那些词句反映出来的?练着练着就会有变化了。声音变得不生硬了,表情变得不僵化了,眼神变得不板滞了。当学生的声音已经反映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他不就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了么?所以动情地读,其实就是帮助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古代私塾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并不多,而主要是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文字之中,教给学生。学生记住了朗读的方式,如语气、声调、情绪等等。小的时候不

6、懂,等长大了,自然有豁然开朗顿悟的一天。所以古人读得多,记得多,感悟得也多。  3、有韵律地读  读得有感情还不够,要学会读得有韵律。中文是世界上最富于音乐感的文字之一。英文只有两种声调,中文有四种声调,加上元音和辅音,该有多么丰富的排列组合啊。兴发感动的诗歌传统,是中国人隋志寄托的重要载体。而在其间起着中介作用的吟诵,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中国传统的观点看,书读得美是有学问的一个标志。4  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其初级要求为:1、平长仄短。2、依字行腔。3、文读语音。吟诵的中级要求为:1、运气发声。2、腔音唱法。3、摇头摆身。吟诵的高级要求为:1、情

7、通古人。2、自成曲调。3、修身养性。我们做不到很专业的吟诵,因为很多老师都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但我们至少能努力带学生达到第一层次,就是把古诗文有声有调地读出来,有声有调地背出来。这是古人学诗的基本方法。以诗词为例,即使老师讲解了字词,串讲了大意,学生还可能不懂,这时候,多吟诵,常背诵,耳濡目染,就可能逐渐领悟了。这是因为从声调的抑扬顿挫里可以更容易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诗词的气势和情味。这是单纯地默读所领悟不到的。吟诵的时间和方式怎么安排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应该读出韵味来,读出节奏来,读出语调来,读出情感来。只有这样,吟诵才会产生巨大的魔力,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8、  当“读”进行到最后一步时,学生的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