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

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

ID:31308284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_第1页
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_第2页
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_第3页
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_第4页
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古代诗歌浩如烟淼,优美典雅的诗文,缠绵悱恻的词赋,经过千百年来人们不尽的赞美品赏,吟咏感叹,其意象意境已多为人熟于耳,稔于心。人们常常用典般搬用抒引,对他们的运用自如一似运斤。点化,就是其中一例。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古人的妙诗名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笔者在教授《听听那冷雨》一文时,发现余光中先生在其散文中化用了大量古典诗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搜集整理文中十六处“点化”,发现几乎所有用法都蕴于了文中。笔者不怀浅薄,斗胆今

2、将其“点化”之文分为三类,姑命之为“化词”、“化句”、“化意”,特笔录于下:  化词,就是撷取诗文中关键的、经典的、众所周知的、具代表性的个别词语缀入、融于自己的语言文字的一种点化方式。  例如:原文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相关诗作:1.《八声甘州》柳永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满江红》岳飞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

3、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5  原文二: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  相关诗作:《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原文三: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  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

4、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相关诗作:《声声慢》李清照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原文四: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相关诗作:《琵琶行》白居易唐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

5、,血色罗裙翻酒污。  原文五: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5  相关诗作:1.《绝句》志南南宋诗僧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宋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

6、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原文六: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  相关诗作:《如梦令》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原文七: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  相关诗作:《琵琶行》白居易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5  第二个就是化句,即从古人的诗文中遴选经典名句整句录入自

7、己的文章的一种点化方式。  例如:原文一:  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相关诗作:1.《望岳》杜甫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点绛唇》姜夔宋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精苦,商略黄昏雨。  原文二: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相关诗作:《终南山》王维唐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化句的特征在于,择取整句,整句整用,化用其意直接组合成己文的一部分,方便

8、快捷。恰如一块底色相同、恰到好处的补丁,成天衣之无缝。引用诗句之后又多加上一个形容词概其大意以示读者,点化诗之意象似文章之龙睛。  第三个就是化意,诗词曲赋大多意象清绮瑰丽,意境优美淡远,妙不可言。得其神似而新其形,得其大意而更其言,形变而神聚不散,套用古诗文之意境以筑一己之文,此法可称为化意。  例如:原文5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