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0543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创新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新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的根本动力,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创新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创新的起点。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和核心。地理学作为一门探讨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含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素材。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和必然邹势。 一、增强地理教师自身的创新
2、意识和能力培训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教学模式,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和常规地理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地理学科知识以及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真做到“常教常新”。 二、破除权威,树立信心是创新的突破口4 长期以来在应该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习惯于追求统一和标准,过于注重理论性,其结果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试题要有标准答案,要以课本为依据,学生
3、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往往是翻书找答案,而不是自己先思考,如果自己的想法与书上有矛盾或者没有时,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其二,学生喜欢按照一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种教学和学习状态,造就了学生僵化的思考模式,十分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想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找答案,体现创新过程,首先要破除权威,学生要敢于给课本和参考资料找错,要敢于质疑。 三、鼓励质疑,打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则须疑,疑则生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着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爱因斯但说:“我思想的发展在某
4、种意义上常常起源于好奇心”。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过程中提倡对学生要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陆学说的创始人魏格纳起初只是一位气象学家,在地质方面可谓是一个外行,正一味外行,没有传统习惯的束缚,不存在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故能从大西洋两岸轮廓的相似性上得到启示,也才能使魏格纳在当时海陆固定轮盛行的时代,产生活动论的思维火花,提出了“泛大陆”的理论观点,奏响了地理学革命的前奏曲。所以只有在教学中切实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障
5、碍迷局面前,通过创新思考去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一节后,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样保护生态平衡,许多同学发言说,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森林资源衰竭,草场退化,沙漠扩张,水土流失,沙尘暴等,使人类生存受到威胁,所以人类必须保护而不能破坏各类生态系统。这时,有位同学说,对人类有利的生态平衡必4须保护,对人类不利的生态平衡,如大沙漠,就要打破它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人类正是打破了三江平原的沼泽地系统,才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可见这个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保护生态平衡的思维定势,也就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创设情境,激
6、发激情,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成就事业的沃土,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课堂中教师以引人入胜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来激趣、引趣、索趣,不仅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还会激发创新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应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采用创设意境这一手段对于地理思维的开拓具有极佳的启发效果。通过一些形象风趣的地理语言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创新竟境中去,让学
7、生掌握有关的地理景观特征,借以丰富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我国大陆西北部气温日变化剧烈的特色时,借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语言来形容地理特征,使学生对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了形象的了解。 五、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点4 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其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以突破原有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它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型思维应尽量拓宽常规的思路,突破一切传统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禁锢,寻找解决
8、问题的多个方案。 经常启发和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思维境界,在地理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