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01237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8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提出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
2、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
3、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学习参考资料分享WORD格式整理针对“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你的态度——”三(1)班有20人选择不太在意,三(2)班有17人选择不太
4、在意,两个班一共只有26人选择在意。是的,许多学生在作文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瞄了一下打在自己本子上的作文分数,至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可能看都不会去看一眼。而许多老师却却为了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熬了一两个星期的夜晚。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对于学生意义不大。5、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在座谈会中一半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课不满意可以看出来。我们许多老师可能心中最没数的就是如何上作文指导课,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
5、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师授作文”的模式,在农村小学根深蒂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6、作文训练量小在调查中,针对“一学期中,课外作文训练的次数——”三(1)班学生1—3次的有40人,三(2)班选择1—3次的38人。从这个回答可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偏小,重课内轻课外。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
6、一学期下来,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三年级学生在刚接触作文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兴趣不浓,许多学生甚至已经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由于缺乏亲身经历的习作素材,许多学生开始写虚假作文,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童真、童趣都会为之扼杀。所以,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针对上述现
7、状,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学习参考资料分享WORD格式整理,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可以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适应农村小学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肥沃的土壤。基与此,将“让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沃土”课题就在这样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1、进一步更新农村教师传统作
8、文教学观念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精神、新教改理念,彻底改变教师传统作文“应试化”的倾向,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2、精心设计、开展适应本地农村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1)从当地农村经济、自然、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精心开发设计一系列有主题的、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例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