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

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

ID:31299608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_第1页
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_第2页
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_第3页
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_第4页
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升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现实路径【摘要】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耍是因为脱离学校文化导致孤立难行。改造校本课程实际上就是学校文化的重新定位和校本课程的再设计,应该从学牛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改造现有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体现学校文化发展的新内涵。【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文化;提升;内涵发展【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5-0038-03【作者简介】1•李方平,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广教育局(江

2、苏无锡,214000)局长;2.汤雪平,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江苏无锡,214000)教研员。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校本课程通过开发、实践、评价等过程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是系统的、全方位的,通过学校文化改造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使之更能切合学校的教育实践,对于学校而言具有重耍的实践意义。一、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的共牛关系任何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都与学校文化紧密相关。首先,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文化决定课程的结构、内容、品性;其次,在不断探索建设校本课程

3、过程中创生着新的文化。离开学校文化谈校木课程,离开校本课程谈学校文化,都是不可行的。正如“书生”校长程红兵的话:“有学校之形,无学校文化之神;有课程改革之名,无课程文化之实;学校文化存在同质化、低质化、浅表化现象”。1.学校文化是校本课程建设的资源。国内外学者关于学校文化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杰克逊认为“在学校、班级中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非学术性经验构成了隐性课程,而这些非学术性经验的主题实际上就是学校文化”。由此看出,学校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存在着丰富的隐性课程资源。校本课程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立足于文化背景和学

4、校特色而开发出来的课程,它是学校文化的具体体现,有着深深的学校文化烙印。只有基于学校文化,才能使校本课程切合学校的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切身需要。2.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丰富的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支撑。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品牌”,是一种个性化的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学校,以学校为本,在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设置适合本校发展的课程,最终体现学校文化。因此,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浸润、沉淀、生成的过程,从而形成学校文化发展轨迹。二、改造校本课程的必要性近年来,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一

5、部分,从理想走向现实。从理论层面上说,校本课程是原有单一课程体系的突破和超越,很有意义;但在实践中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笔者在校期间有幸参加了教育部“课程与学习的关系”课题调研工作,对部分城市和学校关于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做了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深切感受到校本课程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1•校本课程与学生需要之间的“断崖”。校本课程应该是学校根据自身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学校为了应付上级任务,为开发而开发;学校在没有调查学生个体需要和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的情况下,开设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校本课程,导致课程与学生需耍之间

6、出现一个“断崖”。如有的小学开设《锡梅戏韵》《国际视野》等课程,既与学牛现阶段的兴趣与需要不符合,乂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无迁移价值。2.保守的课程文化。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但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有的课程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学生评价,忽略了学生的真正需求;有的课程大搞形式主义,无视学校的隐性课程资源;甚至简单地把校本课程定位为一种课程类型,如某所中学篮球队在市级甚至省级比赛中屡屡获冠,就以篮球为该校办学特色,开设一系列《篮球文化》《传球技术》《投篮技巧》等重复性课程。这些课程或只是学校原有课程的变形,或只是学科课程的附庸,没有使学校文化成为影响校本

7、课程开发的考虑因素。3.教师有限的课程开发力。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力量是教师,他们决定着课程开发的程度和质量。但教师由于学科分科性,多数时间是以孤立的方式进行工作,教师之间缺乏合作交流,导致个人主义教师文化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容易以他们的兴趣、能力为基础开设课程,出现“师自为本”的现象。再者,从我国中小学教师所接受的教育來看,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教师职前职后都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上述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把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学校文化联系在一起造成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在《教育大词典》里对学校文化是这么定义的:

8、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由此可见,课程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