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8890
大小:11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8
《学为中心:初中科学教学新范式“一科多模”的设计与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为中心:初中科学教学新范式“一科多模”的设计与实施 “学为中心”有两层含义,一在角色定位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了问题研究的中心,成为问题解决的主动参与者。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成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方案的设计者、问题研究的组织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教育本来就是一项服务行业,“为学生服务”其实质是将学生看成独立而不是依附于教师的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的能动潜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和自立;二在活动定位上,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领先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
2、的学习活动展开。 我区初中科学课型模式化(即“一科多模”)的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目前教师过度教、学生被动学的教与学失衡现状,力求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呈现出“学为中心”的课堂新气象、新特征。课改已历时两年,现将阶段性成果和思考作如下梳理。 一、“一科多模”的改革来历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假设验证阶段。第一个假设验证阶段:适合学校特色的教学新范式(即“一校一模”)是否成立?第二个假设验证阶段:适合学科特色的教学新范式(即“一科一模”12)是否成立?这两个假设验证阶段,我们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和困惑
3、。面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时段甚至不同的学生,很难用同一个模式来套。美国学者乔伊斯曾说“若干年前,人们曾经期待着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探索出一种适用于任何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然而,情况并非如此,优秀的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模式组合而成的”。 实践证明,世上没有一种模式能够一网打尽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面对众多的学科特点、课型特点,需要教师智慧分割、理性组合、尊重课型、多模并存。正是鉴于以上思考诞生了第三个假设验证阶段:适合学科课型(即“一科多模”)的教学新范式是否成立? 二、初中科学“一科多模”的
4、基本框架 2012年上半年,教研室提出了“一科多模”的设想,并且在2012年下半年率先在初中科学进行尝试研究。我们在多所试点学校进行大量的研讨工作,反复实践、反复修改,既让每种课型都有清晰的边界划分,便于操作,又让每种课型模式能体现共同的理念和特征,最后才慎重地确定了五种基本课型和相关的课型模式。 三、初中科学“一科多模”的实施要领 现笔者结合具体的实践课例对“一科多模”的实施要领作相关说明。 (一)以“概念建立”为主的探究课(以《大气压强》为例) 环节一:先学交流 概念探究课的先学交流一般分为两个
5、小环节。 1.组内交流:组内对预习内容进行交流,在组内形成统一意见后准备在组间进行展示。 2.组间展示:组间展示时教师需仔细倾听,为学生点评、质疑等做好“穿针引线”12的工作,引发组际逻辑争辩,使知识在争辩中越来越明晰。在学生展示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点拨、帮助。 环节二:合作探究 本环节也分为两个小环节。 1.组内合作:如果有多个探究活动,要体现连续性和递进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攀登知识高峰,如本节课中设计了如下两个层层递进的探究,探究一:阅读活动内容,完成“覆杯实验”、“牛奶盒的变化”、“瓶中取袋”三个
6、实验。记录现象并试着利用预习任务中的相同思路解释其中的原因。探究二:列举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2.反馈展示:展示组内合作探究后的成果、体会以及质疑,展示的时机是穿插在每个合作探究完成之后。此时教师的作用同环节一。 环节三:拓展提高 这个环节是合作探究中的结论的实践应用部分,在思维的深度上要超越环节二。本课例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让学生体验:饮料是真的被吸上来的吗?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环节四:反思小结 需注意两点:(1)反思小结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如播
7、放轻音乐等;(2)反思的目的是将核心概念体系化,引导学生建立核心概念之间的关联,最后形成知识网络。 (二)以“实验设计”为主的探究课(以《粗测大气压》为例) 环节一:设计展示12 教师事先布置先学任务:相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组内交流,并确定本实验的实验方案。交流完毕后,每个小组汇报组内达成统一后的实验方案。 环节二:实验验证 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有关的运算。完成实验后,将所得实验数据和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由于方案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可能不
8、够完善,注意事项可能没有顾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实验进行。但正因为如此,学生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误差分析 该环节是本课型的中心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测得的实验数据与真实值之间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当学生测得的大气压强与标准大气压强存在偏差时,让学生去分析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好,尽量引发学生之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