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613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谈数学教学与数学生活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数学教学与数学生活化 【摘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体会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和学习数学应用生活的乐趣,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
2、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数学情境,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5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使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留出作业:有购物总价规定的超市购物,第二天交流购物的情况。这样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学生从中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我们学习的数学
3、就在生活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后能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把生活搬到课堂,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数学,使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再如:在教学“利息”时,在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到银行调查相关的存款知识。并亲自存(取)一次钱,上课时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帮老师解决问题。通过计算,不仅让学生理解到存款的时间不同,利率不同,所得利息也不同,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存款时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存款方式和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4、,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理解和运用数学。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课件出示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辆自行车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另外,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做几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概括,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活用数学知识,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
5、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学习完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我给学生设计了封阳台的练习题;学习百分数后,我设计“春游”5,游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10元,50人以上的(包括50人)可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八折。我们班有46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可节约多少元?这样在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
6、学,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宽,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具备了自己特有的认识基础,知识经验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契机,结合教学的内容,捕捉生活现象,有针对性的采集生活教学实例,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对于解决问题时采用进一法不是很明白,我就设计了:1、每页稿纸可写300字,小明的参赛作文500字,他的作文正文要几页稿纸?2、春天来了,我们出去春游,每辆游览车
7、限乘4人,我们班39人要乘几辆车?结合生活,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1题作文的正文只能是2页纸,不可能上交1页半纸的;2题同学们游玩,8辆车不够坐,9辆车坐不满,虽然坐不满,但是也要租9辆车,不可能让那几个同学不玩吧。这样利用实际事例来讲解,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进一法的特点。 四、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享受数学,应用数学 数学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在上“5平面图形的总复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
8、道题:一张圆桌,直径为一米,现在要给他铺上台布,你认为选()合适。A.120l厘米?120厘米B.100厘米?00厘米C.100厘米?80厘米;我刚呈现这道题目,大部分学生就马上喊出B。我默不作声,继续看着大家,又有学生提出了选A,到底选A还是选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