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下了不起的粉刷工教学设计_设计

沪教版七下了不起的粉刷工教学设计_设计

ID:31295582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沪教版七下了不起的粉刷工教学设计_设计_第1页
沪教版七下了不起的粉刷工教学设计_设计_第2页
沪教版七下了不起的粉刷工教学设计_设计_第3页
沪教版七下了不起的粉刷工教学设计_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下了不起的粉刷工教学设计_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一 了不起的粉刷工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王丽琴教学目标1.感受孩子淳朴可爱的天性,学会从生活中体悟、提炼人生哲理。2.品味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并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说明:本文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对这部小说作整体把握和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揭示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对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贪婪愚蠢等,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作

2、者借汤姆之口说出:“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当一世美国总统。”反映了他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富有特色。当然,作为节选文字,教师不必将作品的艺术个性全面地传达给学生,但我们能努力做到,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在情节的推移中了解汤姆的个性特征,学会从生活中体悟人生哲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圈划关键词句,理清故事发展的情节脉络;通过品读,在情趣浓郁的生活细节、轻松幽默的笔调中了解人物性格特征。2.难点:理解文尾语句的含

3、义,在正确评价美国乡村小顽童——“汤姆”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东方和西方在认识问题上的差异。说明: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借助情节的推进,塑造了一个聪明机灵、淘气可爱的“粉刷工”形象,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通过语言的品读,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诙谐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而文尾的生活启示,对“工作”与“游戏”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东西方对

4、“孩子的希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重“真实”,东方重“完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对东西方人生观、价值观有些基本的了解(可作为研究性话题予以拓展),所以将这两个方面设定为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曾说:“一个人的童年结束之时,便是他的心灵死亡之日。”谁能告诉我雕塑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2、在你的童年生活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A.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雕塑家的名言。B.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

5、己的童年故事。(有条件的话可配上童年往事的老照片或纪念物品。)从学生对名言的个性化体验与解读入手,不仅能唤起学生对童年往事的追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后面阅读课文和迁移活动作了铺垫。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2、初读感知人物特点:读了本文,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作概括——“汤姆”利用孩子独有的“狡猾”环境、情节、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针对初一学生来说,故事情节的“趣味性”要求:能对汤姆这个人物形象谈出一二认

6、识即可。此处的“预设”应是十分宽泛的。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求能谈出自己的认知感受即可。让其他孩子帮助刷墙赢得许多小礼品,并从中悟出一个人生哲理的故事。2、用一二句话或词语交流各自对“汤姆”的认识。如:机灵;淘气;聪明;有领导才能;“狡黠”;有计谋……等。肯定是吸引他们阅读兴趣的首要因素。而本文“汤姆”的行为,不仅使情节充满了可读性,也从中让他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以“情节”作为阅读理解的突破口,应该是合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的。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圈划关键词句,理清课文情节发展脉络。提问:“

7、汤姆”是怎样一步步让小伙伴们落入自己的“圈套”的呢?2、进一步感知人物特点:突破口:本文文题为“了不起的粉刷工”,请问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要求:学生精读课文,从文本中寻找具体内容品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思想与个性)特点。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以流程图的形式梳理课文思路。2、小组讨论“突破口”问题,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讨论时,采用“读读——议议——读读”的方式。 对于刚进入中学学习的学生,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他们养成圈划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概括能力。从情节的梳理到人

8、物形象的认知,再到语言的品味,紧扣文本逐层递进,在一次次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内容、加深理解。思考领悟加深理解1.理解文尾段落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人生哲理。方法:朗读——用自己的生活来验证这个人生哲理的正确与否。2.质疑拓展:中国也有许多描述儿童的精彩故事,你认为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与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谁更“了不起”?(根据学生的状况,可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1.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文尾段落,谈谈自己的理解。2.回顾中国文学中的儿童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